分享

2024年第35篇:郭哥评课∣如何复习小说的主题?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4-04-18 发布于广东

如何复习小说的主题?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首先,我声明一下,我不太赞成一节课只复习小说主题这样一个知识点(如果这算是知识点的话)。但最近听了三鑫学校王申成老师和市实验中学向往老师关于小说主题复习备考课后,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这两节课各有特点,前者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后者重在构建关于小说主题的知识体系。这两种倾向各有优势,本文只是对两节课的补充。

首先,对于小说主题,应有理论层面的理解。文艺理论史上,对主题的理解大致有三种取向:一是作者取向,即认为小说的主题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主题就是小说的创作意图之所在;二是读者取向,即小说的主题不仅仅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更是读者从文本中读出来的核心意思;三是文本取向,即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情节、人物、各种描写、叙述视角等文本的综合因素体现出来的。例如小说的主人公和主题之间的关联,小说主题是通过主人公来体现的,而什么是主人公呢,那就是承载着文本主题和意义的关键人物,这两者之间自然就有了逻辑关联。中考试题中,也存在着以这三种取向为基础的设问方式。例如题目问“作者想要在这篇小说中表达什么”,这是作者取向的问法;“读了这篇小说后,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这是读者取向的问法;“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这是文本取向的设问方式。其中,作者取向和读者取向问题的回答方式不太一样,后者的回答应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但要突出自己的思考,甚至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自己的主观看法。向往老师提供了一种设问方式:“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可能有的多种主题”,这就是混合了作者和读者两种取向。再比如“文学作品往往把表达的意旨蕴含在关键词句中。文章结尾划线句中'核桃壳上的缝隙’,除了指核桃壳裂开的地方,还蕴含怎样的深意?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就是文本取向的设问方式。

二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分析小说主题类题目的答题方式。一般来说,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是两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思维方式。前者是从个别的例子中发现一般的规律,后者是从一般观点到具体例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使用的是归纳推理,即“课堂学习应该通过归纳推理进行,也就是说,通过使用具体的例子来形成一般的规则”,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使用的是演绎推理,即“呈现概念、原理和观点,使用演绎推理来理解——从一般观点到具体例子,而不是从具体例子到发现一般观点”。对于小说的主题来说,学生从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各种描写中总结、提炼、概括出主题,这就是归纳思维;如果题目给出了主题或相关的关键词,请学生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就是演绎思维。例如“读完本文,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青春活力、理解尊重、梦想追求……请结合小说内容,围绕一两个词语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成长、爱、参与、教育……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等,回答这些问题,就要用到演绎的思维方式。

三是要对中考试题中有关主题的题型和设问方式进行总结梳理。我在听课时,顺便翻看了近两年的中考小说题目,发现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题:一是直接型。例如“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等,不过目前这种设问方式越来越少了。二是间接型,即不直接考查小说的主题,而是变换一种问法,实质考的还是主题。例如王申成老师执教的《战马魂》,就可以这样这样的问题: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战马魂”,去掉“魂”,直接叫“战马”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表面上考查的是题目,实际上还是指向主题。三是情境型,即设计诸如微电影拍摄、期刊编辑等任务情境,然后设计诸如“观看这部由小说改编的微电影后,不同的观众对电影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你的观点是什么?写一则网络回帖,表达你的观点”等问题。四是链接型,即在小说文本后加入链接材料,可以说作者的创作感言,可以是他人的评论,然后从链接材料中提取关键词,请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此外,题目还可以链接统编教材的课文,例如“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这就是将题目和教材进行链接。五是辩证型,即提供对主题的不同理解,请考生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例如“有人认为林海因为工作忙,不能与父亲说上最后一句话,情有可原;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林海不能因为工作忙而不及时对父亲尽孝。请谈谈你的看法”“读了这篇小说,同学们围绕'怎样才算是成功’展开了激烈争论。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就这个话题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这类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要注重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四是如何概括分析小说的主题。方法肯定很多,例如文中有直接揭示主旨的句子,或者暗示主题的句子或关键词,那就需要抓住这些词句进行理解;可以根据人物做的事情及其表现等,概括主题。我曾经提炼出“根据人物关系概括多元主题”的方法,即从人物关系入手,分析小说的主题。例如针对《植树的牧羊人》,可以从“我与牧羊人”“牧羊人与家人”“牧羊人与村民”“牧羊人与上帝”等角度概括文本的主题,其他像《皇帝的新装》《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都可以从人物及其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向往老师执教的《抓住小说主要人物,透示小说主题》,实际上就是从人物及其关系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小说的主题。

当然,如何来复习小说的主题,这就要看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了。说白了就是看教师总结和学生训练之间的关系。本文就不再具体阐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