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习惯》共读整本书复盘

 李爽爽姐 2024-05-14 发布于河北
◆ ◆ ◆
日更写作1147篇


如果说4.23是世界读书日,那么5月就是共同读书日。共读一本书,是合力阅读同一本书,而收获最大的就是参与成长岛共读营的伙伴们。

一、阅读《微习惯》的收获与启发


在《微习惯》一书中,作者斯蒂芬·盖斯深入解析了习惯的力量,并提出了一种独特的习惯培养策略——微习惯。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通过设定小到几乎不可能失败的行动目标,如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读一页书或写50个字,我们可以逐步建立起长期且可持续的自律习惯。

书中提到了大脑工作原理。

大脑在接受新习惯的时候受到两个关键工具:基底神经节和前额皮质

基底神经节被称为愚蠢的重复者。

它是由情绪脑和本能脑来控制,可以重复的干事儿,节省精力。

但是缺点是贪图当下的享乐,比较顽固。

本能脑和情绪脑都有潜意识控制,都会让我们产生趋易避难和急于求成的天性。

前额叶皮层是聪明的管理者。

是长远利益和结果的管理者,由理智脑掌控,拥有抑制基底神经节的能力,还负责短期思维和决策。

但是缺点是容易疲劳,会消耗太多精力,不能长久关注,尤其在压力大的时候容易下线,由基底神经节接管。

微习惯的建立就是想办法做到让理智脑在不需要耗太多精力的前提下驱动基底神经节,喜欢上理智脑想要的东西,从而出现不断重复,让大脑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变化,通过极小的行动来激发持续的动力。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微习惯几乎不会让人产生挫败感,反而会因为持续的成功体验而逐渐增强个人的行动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深受启发,并意识到,习惯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积累。

而微习惯正是通过降低行动门槛,让我们更容易开始并坚持下去。这种策略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也对于提升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共读《微习惯》的意义


参与《微习惯》的共读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共读的价值。

首先,不同思维的碰撞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了书中的内容。

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这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书中的理念和方法。


其次,共读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在共读的过程中,伙伴之间读书打卡就是相互鼓励、相互监督的过程,如果做不到自律,他律就是最终想要的结果。

都说环境造就人,氛围影响人,正是因为共读,才能不断挑战自我。


此外,共读还帮助我们解决了“读不懂的”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观点。但是通过共读活动,我们可以看其他伙伴发过来的读书打卡了解知识本身,解惑自己遇到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


最后,共读活动也帮助我们解决了“没时间读书”的问题。

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来阅读。但是通过共读活动,我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和交流,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共读中要感谢的人


在共读《微习惯》的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以下几位伙伴:


评优的伙伴们:

他们每次评优都特别用心,不仅认真阅读了每个人的写作心得和感悟,还发现写作伙伴的闪光点,供其他伙伴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文笔。

组织者:

他们是背后的推动者,为共读活动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活动筹备到进行,都做得非常到位。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建造了一个如此和谐、积极向上的共读氛围。


老陈:

作为共读活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他始终坚守初心,带着大家一起在成长岛读书、学习、成长。

他的决策和引领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和机会。


四、学习完微习惯以后的行动


书读完不算完,去行动去实践才是更好的吸收。

学会了制定微习惯目标,和书中提到的:每天读一页书、写50个字的日记、做一个俯卧撑等。

我开始修炼1分钟冥想练习,本来设定的1分钟,总是再会在微小目标上超额完成,而每次冥想过后就如同给身体充电一样。

微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坚持作为标准,而正是这不起眼,不给大脑带来焦虑的微习惯,才有习惯的更好养成。

最后,我也会将微习惯的理念和方法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实践微习惯,共同追求更加自律、更加美好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