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中的秦观《行香子》,错上加错!

 mishoushu 2025-04-16 发布于上海

《语文》中的秦观《行香子》,错上加错! 原创 盛大林 盛大林   2025年04月16日 00:46    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上册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选有此词,署为秦观(1049—1100)之作,但《淮海居士长短句》或《淮海词》  的明清及民国版本中都没有这首词。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淮海居士长短句》正集无此词,甚至“补遗”24调28首词中亦无此首,这意味着龙榆生认为此词非少游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淮海居士长短句》(徐培均校注)据《钦定词谱》  和《少游诗余》收录此词。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全宋词》  中的秦观词集也没有全文收录此首,仅在“存目词”中提及,并疑为张綖(1487—1543)之作。总的来看,此词非秦观之作是主流的观点。《语文》把这样的词作署作秦观且不加说明,不妥当,不严谨。此其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淮海居士长短句》 其二,还存在擅改词文的问题。《语文》注释称,《行香子》选自上海古籍版《淮海居士长短句》,该本中此词下阕首句为“远远苔墙”,而课本中的此句为“远远围墙”,即把“苔”改成了“围”。   广告      通知:我玩破产了!  时光杂货店   查看           古籍版本中,这首词仅见于明末汲古阁刻本《(词苑英华)少游诗余》(该本中调名“行乡子”而非“行香子”)和清康熙五十四年刻本《钦定词谱》,前者作“远远围墙”,后者作“远远苔墙”。也就是说,“远远围墙”也有所本,但既然选自上海古籍版《淮海居士长短句》,就应该忠于原本。  那么,“远远围墙”和“远远苔墙”孰优孰劣呢?我认为后者较好。“围墙”只是墙,而“苔墙”却是长满苔藓的墙。在古诗词中,“苔”是一个清幽的意象,充满了诗情画意。比如,张先词《汉宫春·蜡梅》有句“红粉苔墙,透新春消息,梅粉先芳。”苏轼词《雨中花·夜行船》有句“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叶绍翁诗《游园不值》有句“应怜屐齿印苍苔”。远远望去,只能看到墙的一面或两面,是否围起来并不知道,而墙上的青苔却能尽收眼底。    广告      看了第一章,想看第二章,看了第二章,想看第三章的小说…  云边小说   查看详情           另外,上海古籍版《淮海居士长短句》中本词的尾句为“蜂儿忙”,而《语文》中的尾句为“蝶儿忙”。换言之,《语文》又把“蜂”改成了“蝶”。笔者目验:《少游诗余》和《钦定词谱》均作“蝶儿忙”。也就是说,《语文》改正了一个错字。尽管如此,依然存在不忠于源本的问题。请问编写者:你们是凭什么把“蜂”改成了“蝶”呢?如果你们也看到过《少游诗余》和《钦定词谱》中的这首词,为什么不直接把《少游诗余》或《钦定词谱》作为出处呢?如果选自《少游诗余》,一个字都不用改动;如果选自《钦定词谱》,既不用改“蜂”为“蝶”,又得“苔”字之美,不是更好吗? 擅改文字,是《语文》常犯之病。此前我讲过,《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木兰诗》选自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乐府诗集》  ,却把源本中的“坐我西间床”改成了“坐我西阁床”;《语文》高中第四册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东坡乐府笺》,却把源本中的“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强虏灰飞烟灭”、“人间如梦”分别改成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雷震《村晚》首句原本是“草满寒塘水满陂”,却被改成了“草满池塘水满陂”……“挂羊头,卖狗肉”,这就是教科书式的乱改吗?  

《语文》中的秦观《行香子》,错上加错!

原创 盛大林 盛大林 2025年04月16日 00:46 中国澳门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儿忙。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选有此词,署为秦观(1049—1100)之作,但《淮海居士长短句》或《淮海词》的明清及民国版本中都没有这首词。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淮海居士长短句》正集无此词,甚至“补遗”24调28首词中亦无此首,这意味着龙榆生认为此词非少游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淮海居士长短句》(徐培均校注)据《钦定词谱》和《少游诗余》收录此词。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全宋词》中的秦观词集也没有全文收录此首,仅在“存目词”中提及,并疑为张綖(1487—1543)之作。总的来看,此词非秦观之作是主流的观点。《语文》把这样的词作署作秦观且不加说明,不妥当,不严谨。此其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淮海居士长短句》

其二,还存在擅改词文的问题。《语文》注释称,《行香子》选自上海古籍版《淮海居士长短句》,该本中此词下阕首句为“远远墙”,而课本中的此句为“远远墙”,即把“苔”改成了“围”。

古籍版本中,这首词仅见于明末汲古阁刻本《(词苑英华)少游诗余》(该本中调名“行乡子”而非“行香子”)和清康熙五十四年刻本《钦定词谱》,前者作“远远围墙”,后者作“远远苔墙”。也就是说,“远远围墙”也有所本,但既然选自上海古籍版《淮海居士长短句》,就应该忠于原本

那么,“远远围墙”和“远远苔墙”孰优孰劣呢?我认为后者较好。“围墙”只是墙,而“苔墙”却是长满苔藓的墙。在古诗词中,“苔”是一个清幽的意象,充满了诗情画意。比如,张先词《汉宫春·蜡梅》有句“红粉苔墙,透新春消息,梅粉先芳。”苏轼词《雨中花·夜行船》有句“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叶绍翁诗《游园不值》有句“应怜屐齿印苍苔”。远远望去,只能看到墙的一面或两面,是否围起来并不知道,而墙上的青苔却能尽收眼底。

另外,上海古籍版《淮海居士长短句》中本词的尾句为“蜂儿忙”,而《语文》中的尾句为“蝶儿忙”。换言之,《语文》又把“蜂”改成了“蝶”。笔者目验:《少游诗余》和《钦定词谱》均作“蝶儿忙”。也就是说,《语文》改正了一个错字。尽管如此,依然存在不忠于源本的问题。请问编写者:你们是凭什么把“蜂”改成了“蝶”呢?如果你们也看到过《少游诗余》和《钦定词谱》中的这首词,为什么不直接把《少游诗余》或《钦定词谱》作为出处呢?如果选自《少游诗余》,一个字都不用改动;如果选自《钦定词谱》,既不用改“蜂”为“蝶”,又得“苔”字之美,不是更好吗?

擅改文字,是《语文》常犯之病。此前我讲过,《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木兰诗》选自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乐府诗集》,却把源本中的“坐我西间床”改成了“坐我西阁床”;《语文》高中第四册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东坡乐府笺》,却把源本中的“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强虏灰飞烟灭”、“人间如梦”分别改成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雷震《村晚》首句原本是“草满寒塘水满陂”,却被改成了“草满池塘水满陂”……“挂羊头,卖狗肉”,这就是教科书式的乱改吗?

盛大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