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凌拂的《台湾草木记》,羡慕她认识许许多多能吃的野菜。不仅吃,还一笔一笔画下来。画得那么形象,让人恨不能马上跟着她进山。 而我认识的草木有限,一个巴掌五根手指就够数了。除了用图书馆里的植物图谱过过眼瘾之外,很少实地指认过。 ![]() ![]() ![]() 以前我以为是吉林西部草木种类贫乏的缘故,使我只认识有限的几种野菜。后来才慢慢接受了自己是个孤陋寡闻的书呆子的事实。 不只是对植物,对人事也一样,不关心他人站队,不理会明争暗斗,能在图书馆里尽情看书,即两耳不闻窗外事,俗尘琐事与我无关。而身边有很多能当特工的人,从国际争端、战争走势、金融危机、每日金价,到明星八卦、单位人事关系、小区家长里短,无一不牢牢掌握。这种满脑子知识点的特长,一定是先天就具备的。 还有一些人,他们是田野里长大的,有丰富的自然阅历和生活常识。他们不纠结于人事,但观照依自然生命。他们教我认柞树和槭树,认识草地上的荠菜,还教会我吃野菜。 天嘞,大名鼎鼎的荠菜,我以为只有华北地区才有呢。没想到,校园里我每天经过的甬路边,到处开了白花的野草就是荠菜。荠菜包子和荠菜饺子,那可是昂贵的无上美味啊。 ![]() 我也不知道由于荠菜是野菜,生命力特别顽强,移栽特别容易活。一位老师移栽了几棵在家门前空地上,于是每年春天都能吃上荠菜饺子了。 来南山种地,我才和草木一步步亲近起来。我们校园里有一种薄荷,我家里种过两种薄荷,南山竟然还有一种薄荷。 这种薄荷是紫叶的,味道极浓,到处窜根。我采了叶子,晒干,冬天炖鱼抓一把放进去,哎,那鱼汤就有了灵魂,有了别样的风味。 巫森在南山的院子里采蒲公英,洗净,晒干,炒制成蒲公英茶,像模像样,使我惊奇。他说南山不用农药化肥,自己做的放心。 ![]() ![]() ![]() 今天,王叔拿出去年地里收获的杂豆给我们。 大饭豆我认识。黑豆我认识。黄豆我认识。绿色的豆……呃,我不认识。平生第一次见。 它和黄豆一样大,比绿豆大,颜色也浅,绿得极为可爱,是真正的豆绿。 王叔说这是绿色的大豆。我惊奇不已。大豆明明是黄色的,这怎么还有绿色的黄豆了。有意思。 ![]() 而我见识如此短浅,要学习的太多了,也好意思说到南山来种地。人家良朝作为一只猫,钻进草丛中,一一辨识野草,看,嗅,吃,极为投入,比我都强。 就蹲在大太阳底下挑豆。过去有继母折磨小孩,让他们挑豆,从晚上一直挑到天亮。 我是心甘情愿挑豆。我愿意好好珍惜大地的馈赠。 ![]() ![]() ![]() ![]() ![]() ![]() ![]() ![]() 把黑豆和绿大豆分别装进小盒子里,噼里啪啦的豆子跳进盒子的声音,悦耳动听。 巧的是,我背包里有一本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正读到《菽》一节。 一边挑豆,一边翻翻,顿觉意趣盎然。 “凡菽,种类之多与稻、黍相等。”我不认识绿色的大豆就不奇怪了,因为种类太多了呀。 “果腹之功,在人日用,盖与饮食相终始。”豆子在人类日常饮食中是不可缺少的。 “一种大豆,有黑、黄两色。”这里,宋应星并没提到有绿色的大豆。 “黄者有五月黄、六月爆、冬黄三种。”这些说的是中原地区。东北大豆只能秋天成熟。 “淮北长征骡、马,必食黑豆,筋力乃强。”不只骡、马,人类吃黑豆也有养生功效。王叔八十一岁,还能每天耕种劳作,头发又多又黑,除了勤劳保持身体健康,还因为种黑豆吃黑豆。 “一种绿豆,圆小如珠。”这个说的就是常见的绿豆,而不是我今天看见的绿色的大豆。 接着,宋应星又依次列举了豌豆、蚕豆、小豆、稆豆、白藊豆……最后说:“其他豇豆、虎斑豆、刀豆,与大豆中分青皮、褐色之类,间繁一方者,犹不能尽述。皆充蔬代谷,以粒烝民者。博物者其可忽诸!” 这里,他呼应了前面豆子种类繁多之说,而且强调大豆里有青皮这个种类。那么青皮是不是今天这种绿色的大豆呢?也很有可能。宋应星又认为,通晓各类食物的人,怎么可能忽视豆类呢? 慢慢学习,我只恨时间太少,恨不能一个小时掰成八瓣儿用。 挑豆子费时,估计都挑完也得到天亮。但挑出来的一小盒,豆子圆圆的绿绿的宝石般,甚是可爱。我打算用破壁机做绿色大豆豆浆,看看榨出来是何等颜色。 都说喝豆浆美容养颜,这可是绝对的纯绿色非转基因有机绿大豆啊,想想就充满了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