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重读第五十八章四多与四自

 感通天下 2017-07-05
          对于政治人物而言,能够以百姓之心为心,进入玄同与天下贵的境界,才是智者,才不会多言生事,危害社会。老子在五十七章讲了这些观点之后,五十八章进一步具体讲了如何作到不多言,作到不多言的好处。
      老子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这里的正,应该是前面讲的以百姓之心为心,应该是上一章讲的超越个人和小集团的亲疏利害与贵贱,应该是进入以天下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天下贵。更应该是不以私欲而为非作歹,作到一身正而发挥政治人物的榜样作用,达到天下正。至于用兵,是正义一方不得已而进入流血牺牲的对决状态,必须使用奇法、奇谋、奇计,出其不意,以最小的生命代价取得最好的战争结果。只是乞丐与龙王比宝式的对决,无异于送死、投降。这里讲的无事取天下,是指当时的一个大诸侯国富裕强大了,政治经济军事都达到了雄据天下的状态,自然而然就能够担负起统一全天下的神圣职责,成为平天下的圣人。而不是力量弱小就去生事进行战争。如非洲某小国嚷嚷着要用三千兵封锁中国一样。
       老子自问自答,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我为什么知道应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呢?因为我有下面这些事实根据。
       第一,天下多忌讳而民弥穷。老子亲身的经历告诉他,那些限制老百姓的封建迷信、繁琐道德说教和礼仪越多的国家,封锁了老百姓的头脑和手脚,限制了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这也不敢干,那也不能作,结果只好受穷等待死亡了。为活命而劳动创造天经地义。必须冲破种种忌讳和束缚。比如老百姓也守丧三年不劳动,还能活命吗?
       第二,民多利器,国家滋昏。因为国家政治黑暗混乱,人人自危,人人为了自保而利器随身带,导致流血事件层出不穷。历史上大统一的国家状态分裂之后,都会进入这种混乱黑暗状态。美国私人拥有枪支,每年都有数万人死于非命。秦始皇销兵铸金人的想法美好,企图永世太平,却犯了下面一条。
       第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那些雄心勃勃的政治家,总想制造出无穷尽无所不及的法律,来规范老百姓的行为,结果引起天下盗贼蜂起。如王莽实行新政,推行古币,天下犯私铸钱币罪的人数以十万计。
       第四,民多伎巧,奇物滋起。因为统治者追求奢侈生活,又有权有钱有势,形成了社会重视工商技巧空里吸钱的风气,人人绞尽脑汁发明创造新奇玩艺,荒废了国家之本农业,这在战国时代,老子意识到这种现象和趋势,会从根本上迅速导致国家灭亡。民以食为天,首先是粮食安全,人能够活着才能够活得更好,政治家特别要注意这种社会行业之间的失衡现象。
        老子讲的四多,就是政治家中间言者不智的体现。
        老子在这一章最后借用圣人之言,提出四自的不言榜样。
        第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政治家不无是生非,不特别强调提倡限制,老百姓能够进入自我文明化的进程,能够进入和谐相处的劳动生活中。
        第二,我好静而民自正。政治家常常起着煽风点火的作用,让老百姓不得安心生产生活。只好所挺而走险,丧失理智。人民群众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走向文明。
        第三,我无事而民自富。只要政治家不干扰老百姓生产生活,他们通过劳动,能够进入富裕生活状态。国家税收、劳役过多,战事频繁,人民如何能富裕?
        第四,我无欲而民自朴。政治家的榜样作用最大,政治家在生产艰难的状态下,超时代享受,追求奢侈,老百姓见样学样,都不安心劳动过正常生活,纯朴的民风和现状就会迅速被破坏。
        老子是主张社会自然进化的,反对什么促进手段。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有其否定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一面。不过老子特别注意根深方可叶茂,无论如何总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