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体诗篇幅短小,更主要的还必须受平仄、对仗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表现出意韵无穷的艺术内涵,因此要求近体诗必须具备不同于古文、古诗的句法。 近体诗的句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活用 1、词类活用。用作动词。例如: 檻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低、小(意动用法) ——感觉秦岭变得低了,渭川也变得小了。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轻、少(使动用法) ——使妇女的粉花显得微不足道,使灯光也显得不明亮了。 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渠、沼(名词用作动词) ——你能在碎石间开渠引水,我也能使清流蓄为池沼。 2、词与词的组合关系也比较灵活。例如: 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暂止飞鸟”和“频来语燕”都是动词性词组作定语来修饰名词的。 3、把词类活用与特殊的组合关系结合起来。例如: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露水从叶上垂下,月光把它照得晶莹透亮。风从溪上颳过,云随着风飘过小溪。' 二、错位。 1、允许主、宾、定、状语的位置与常规词序不同。例如: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应为“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的错位。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后一句应为“小树花传香”的错位。 内分金带赤,恩与荔枝青。 ——应为“内分赤金带,恩与青荔枝。”的错位。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按常理应说成“晴浴狎鸥处处分,雨随神女朝朝下”。 2、在主谓结构之间插进另一词或词组。例如: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按常规词序应是“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按常规词序应是“不缘玉玺归日角,应是锦帆到天涯”。 三、省略。 近体诗的省略,大致有如下几类: 1、省略比喻句中的“如”、“像”、“同”等比喻词。例如: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塘泻绿油。 ——天竺山如同堆积的青黛,钱塘江水也宛若流泻的绿油。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国家破灭了,我像风中的飞絮一样四处飘荡,身世也如同雨打的漂萍般的随波沉浮。 2、省略副词后面的动词。例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自、空、犹、更”这类副词后面被省略了的动词,有的能补出来,有的补不出来。 3、省略动词谓语,只剩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例如: 春浪棹声急,夕阳花影残。 ——春浪高而棹声急,夕阳斜而花影残。每句都由两个名词词组与后面的形容词组成。其它的都省略了。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每句都由两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每句都只是一个单独的名词性词组,两句合起来,是说在巴山楚水之间被凄凉地弃置了二十三年。这种句子与其说是省略,倒不如说是紧缩,因为你在句子的字里行间找不出什么字被省略了字和词。 四、紧缩。 紧缩,是指诗中的句子可以看成是复句(两个分句)紧缩而成的。例如: 国破(但是)山河(仍)在,城春(所以)草木(益)深。 (因)感时(而)花濺泪,(因)恨别(而)鸟惊心。 (因)潮平(故)两岸失,(因)风正(而)一帆悬。 浦干(因)潮未应,堤湿(因)冻初销。 水净(故)搂阴直,山昏(因)塞日斜。
从近体诗的语法特点来看,近体诗的句法是什么特点呢?我们先从句间关系说起。我们都知道诗的组成结构,一般是两句为一个段落的。在律诗而言,我们称之为联,如“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再比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再比如“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样的上下句连续表达的,或递进的的形式,我们称之为“连续式”句法。又叫“十字句”(五言)或“十四字句”(七言)。 二,问答式句法。就是以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念。上句问后下句答,或者上句先立一“意象”,下句再就此发问。我曾经做过七绝写法的讲座(我个人的空间里有相关讲义),我建议在七绝的转句,采用疑问句、否定句或否定之否定这类的句子,以使其转句突兀而吸引眼球。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