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企业、带好团队无非是做到四个字“得欣赏”、“分钱”。从两句古语中我们是否能得到一些启发: 一、士为知已者死:欣赏、认同、尊重,文化驱动,力源于内。 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分配与奖励机制,利益驱动,力源于外。 内外兼顾,潜表融汇,形成合力,无坚不推,无往不胜。 士为知已者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欣赏+分钱=利他共赢+强大团队=成功+成就 有一家工厂,起初广长工资与产量直接挂钩,厂长总是喊人手不够,加人后产量上去了,可是费用上的更快,丰产不丰收。后来厂里改革,厂长工资改为按所有员工平均工资的4倍计,厂长开始裁减工资低的人、不招新员工,结果产量掉的很快。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不设置利益驱动,员工缺乏动力,强化利益驱动,又会产生诸多有毒有害副产品。那么,企业要不要强化利益分配?如何强化才利多弊少?
假如没有这个激励,农民对革命的参与度、认同度和积极性能否快速调动起来? 你想要什么回报? 富翁拿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若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选哪块?青年回答:最大的。富翁把最大的递给青年,而自己却吃起最小的。富翁很快吃完了,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吃起来。青年明白:富翁吃的瓜虽都不大,加一起却比他多。只有学会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取长远大利。 付出一点想马上有回报的人适合做钟点工;如果能耐心按月得回报,适合做工薪族;耐心按年领取回报的是职业经理人;能耐心等待3-5年的是投资家;可以耐心等待10-20年的是企业家;能等待50-100年的是教育家;能等候300年的回报就是伟人;能耐心等待3000年才见到效果的就是圣人。 如果你过分关注短期利益、当下价值,那么你可能将失去长远利益、未来价值工作报酬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一老板带着他的销售团队到我办公室,他的销售团队采用团队协作模式做市场与服务。他准备导入“薪酬全绩效”,问我要做到的第一事件是什么,我说“分业绩、定目标、衡量个人价值、重设薪酬与激励模式”,但第一事情是分业绩,让员工为自己而做,这是激发员工的第一步。 员工的工作回报当然是以业绩、结果为主要标准。但从利益分配的全局来看,主要体现在四大价值的分配,这是利益分配的本质: 1、职责流程价值:这是岗位存在的基础。 2、内部客户价值:为企业与各部门创造的服务价值。 3、外部客户价值:无论直接或间接贡献,顾客订单与认同就是价值。 4、剩余价值:前三项价值分配后的剩余部分如何分配。 低层与低价值岗位偏重1-3项,高层与高价值岗位倾向第3-4项。 企业支付员工薪酬不是为了购买员工的时间、体力,而是员工创造的价值、做出的成效结果。 利益分配为何做不到位? 现在有不少企业的管理现状很象“人民公社”。比如,平均主义、大锅饭、按出勤分配收入等等。这种状况的直接表现:1、过分追求公平与平衡,忽视个人贡献不同的差异化:2、认为团队价值大于个人价值,其实没有个人价值作为支撑,团队价值可能小于0;3、担心过度利益分配,其实做好分配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没什么不好。 老板们谁不想做大,虽然存在风险,但机会总是更有诱惑力。我看到一些企业在期待做大做强、扩展新业务,因此不断招兵买马。这里提个醒,请这些企业想清楚几个问题: 1、新招的人是人工成本,还是人力资本? 2、是来做蛋糕的,还是来分蛋糕的? 3、是人效价值的创造者,还是人效浪费的制造者? 4、是你养他还是他养你? 在企业利润越来越薄的今天,不要把企业仅存的一点点利润作无效的分配。 一老板与主管商量:你现在每月5000,加双薪全年是65000,现在我想每月发你4000,年底按标准25000(须达到95分),总数是73000,干不干?这是一家企业老板亲口告诉我的 点评:我认为这并非好的方案。以年度为单位评价员工表现与激励看似很合理,可这都是事后诸葛,员工每天、每月的工作成果与及时激励远比年终评价更有意义。年目标是天、周、月为目标而行动的成果合计,目标周期越短,成果肯定越多。企业一方面要将激励长效化,一方面还要短期化,这才是长短兼顾、相得益彰。 企业要如何做好利益分配? 首先要厘清企业应该分钱谁?分钱的依据、标准是什么? 1、直接创造产值、利润的人;2、直接创造价值的人;3、间接创造产值、价值的人;4、当下创造产值、价值的人;5、未来创造产值、价值的人;6、独立创造产值、价值的人;7、共同创造产值、价值的人。 其次,要明确采用什么激励模式。对不同岗位、层次、需求的员工要采取对应的薪酬方案,不能摘一刀切,更要避免固定薪酬模式。 然后,要想办法规划分配次序。分配越直接就越有效,分配次数越多,关注的点与面就越丰富。 最后,做好分配预算,分割好各自的利益蛋糕。 任何企业都有三种人: 第一种人:只做事、不做结果,有想法、没目标,明白职责、不清晰价值,每天工作没有计划、不满负荷,这种人是企业的人力成本。 第二种人;认真履行职责,有目标有计划,重结果讲价值,这种人是企业的人力资源。 第三种人:不仅能超出定位价值,还能创造剩余价值,向复合型发展,这种人是企业的人力资本。 对这三种人,如何进行利益分配并不重要,更有意义的是如何通过利益分配激励第一、三种人变成第三种人。 利益分配的多元化怎么做? 利益分配的两大原则:一是多元化,给员工创造更多获得收入的机会;二是直接性,对员工有价值的表现直接进行定价与利益分配。 举例:某连锁企业店长的工资变化 结果对比分析: 1、店长年收入增长25%,增长额13900元。但单店年销售增长30%,增长额65万元,净增长利润29万元。 2、由于对员工培训、顾客服务管理的强化,员工年流失率由60%下降至45%,重要顾客平均消费额上升了35%,新客户增长率26%. 薪酬模式的多次分配: 第1次分配:根据公司个人或产值创造结果直接分配到个人 第2次分配:以业绩为导向,将产值、业绩预算分配到经营单位或职能部门 第3次分配:从经营单位或职能部门分配到个人 第4次分配:根据各种标准,对部门或岗位进行奖励 第5次分配:以毛利、利润为基础进行奖励性分配 第6次分配:以利润为导向进行投资性分配 第7次分配:对未来价值、长期薪酬进行设计分配 第8次分配:。. 其中,第一次分配、最后一次分配很特别,操作层的员工更关注前端的分配,而高层管理者更关注后端的分配。第一次分配要体现直接性,最后一次分配要体现事业分享、合作共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