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道丨干货】乳腺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小结(下)

 CandyMint 2020-11-05

在日常工作中,乳腺浸润性癌非常常见,根据它们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特殊类型(如小叶癌、小管癌、黏液癌等)和非特殊类型,后者占大多数。

随着第5版《乳腺肿瘤WHO分类》出版,乳腺浸润性癌的特殊类型和非特殊类型的概念发生了一些调整。

接下来我们结合新、旧两版WHO内容,回顾一下乳腺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基本病理特征。

上篇详见(【衡道丨干货】乳腺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小结(上)

欢迎各位病理同仁投稿,分享学习、工作所得。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投稿详情。

病理特征

3、筛状癌

(1)临床特征:

  • 单纯筛状癌少见,约占所有乳腺癌0.4%;

  • 患者中位年龄为63岁;

  • 10-20%的病例为多灶性;

  • 生物学行为类似小管癌;

  • 单纯型预后良好;

  • 10年总生存率在90%-100%之间;

  • 混合型预后不如单纯型,但优于IBC-NST;

(2)病理形态:

结构

  • 肿瘤排列呈筛孔状,浸润性生长(>90%);

  • 筛孔结构呈卵圆形或呈角;

  • 间质纤维化或硬化;

  • 筛孔内可含黏液性分泌物,伴或不伴钙化;

  • 有时可出现顶浆分泌;

细胞

  • 筛孔内肿瘤细胞呈立方或柱状,多层排列;

  • 细胞核异型性小(核级:1级);

  • 筛孔周围缺乏肌上皮细胞;

  • 筛状结构的腺管形成,评分为1分;

  • 核分裂象少见;

  • 间质中可能出现破骨样巨细胞;

  • 80%病例中存在低或中级DCIS,通常为筛状结构;

(3)免疫组化:

  • 免疫表现与小管癌相似;

  • ER和PR:大多数阳性;

  • HER2:通常阴性;

  • 肌上皮标记有助于区分鉴别筛状DCIS;

图12:乳腺筛状癌,乳腺组织内见大小不一、圆形或呈角的上皮岛浸润性生长,上皮岛内部呈筛状排列(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图13:乳腺筛状癌,筛状上皮岛呈浸润性生长,间质促纤维反应增生(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4、黏液腺癌(MC)

(1)临床特征:

  • 约占所有乳腺癌2%;

  • 好发于老年人,中位年龄71岁;

  • 肿瘤大小从<1cm到>20cm;

  • 单纯MC预后较好,局部复发率低;

  • 微乳头成分>50%的MCs预后明显较差;

(2)病理形态:

结构:

  • 肿瘤细胞簇悬浮在细胞外黏液中(>90%);

  • 肿瘤细胞簇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

  • 肿瘤细胞簇之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分隔;

  • 根据肿瘤和黏液的比例,分为A型和B型;

  • A型MC细胞较少,胞外有大量黏液;

  • B型MC细胞丰富,胞外有少量黏液,可伴神经内分泌分化;

细胞

  • 细胞核异型低或中度;

  • 核分裂象少见;

(3)少见特征:

  • 10%以上MCs中发现有微乳头样改变,即桑葚样细胞簇悬浮在黏液池中,似微乳头状癌;

  • 这种伴微乳头结构的黏液腺癌更易发生在年轻人,细胞异型性更明显,淋巴结转移更频繁。

(4)免疫组化:

  • ER和PR:阳性;

  • AR:80%阳性;

  • ERBB2(HER2):通常阴性;

  • WT1和GATA3:阳性;

图14:乳腺黏液癌,A型;丰富的黏液池内漂浮少量肿瘤细胞簇,并且被纤细的纤维血管分隔(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图15:乳腺黏液癌,B型;肿瘤细胞排列呈岛状或簇状,间质内有少量黏液(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5、黏液性囊腺癌

(1)临床特征:

  • 罕见,文献报道仅数十例:

  • 好发于绝经后妇女,中位年龄约61岁;

  • 肿瘤平均大小约3cm;

  • 肿瘤界限清楚,切面呈实性或囊实性;

  • 囊腔通常含有凝胶状物质;

  • 大多数报告病例预后较好,淋巴结转移少见;

(2)病理形态:

结构

  • 低倍镜下,肿瘤呈囊性或囊实性;

  • 肿瘤在囊壁内呈复层、簇状或乳头状排列;

  • 囊腔内可见黏液;

  • 周围乳腺可能存在导管原位癌;

细胞

  • 囊壁内衬覆高柱状细胞;

  • 细胞核位于基底部,胞浆黏液丰富;

  • 囊性区周围缺乏肌上皮细胞;

  • 即使同一肿瘤,细胞学异型程度也不尽相同;

(3)免疫组化:

  • ER、PR和ERBB2(HER2):大多呈阴性;

  • CK5/6和EGFR:部分病例表达;

  • CK7阳性,但CK20和CDX2阴性(转移性囊腺癌三者均阳性)。

图16:乳腺黏液性囊腺癌;肿瘤内见囊状结构,囊内肿瘤细胞呈簇状、乳头状排列(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图17:乳腺黏液性囊腺癌;囊内乳头由高柱状细胞组成,细胞核位于基底部,胞浆内有丰富的黏液(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6、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1)临床特征:

  • 单纯微乳头状癌少见,约占0.9-2%;

  • 常与非特殊类型乳腺癌混合存在;

  • 约7.4%乳腺浸润癌中出现微乳头区域;

  • 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 大多患者具有明显乳腺肿块;

  • 2/3患者就诊时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 常见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比IBC-NST常见)。

(2)病理形态:

形态

  • 平均直径2cm,略呈分叶状;

  • 肿瘤呈中空或桑葚样细胞簇弥漫、浸润生长;

  • 微乳头区域>90%;

  • 细胞簇由10-20个细胞组成;

  • 细胞簇周围有收缩裂隙(似癌栓,但无内皮);

  • 细胞簇中央缺乏纤维血管轴心;

  • 细胞簇表面呈毛糙的锯齿状,从内向外放射;

  • 细胞簇空隙周围有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

  • 细胞簇内细胞出现极向反转,细胞顶部面向收缩裂隙;

细胞

  • 细胞呈柱状或立方形;

  • 细胞胞浆多少不等,淡染或嗜酸;

  • 细胞核呈空泡状,中-高级别,可见核仁;

  • 细胞核分裂象可见;

  • 少数情况下,肿瘤内可见坏死和显著的淋巴细胞浸润。

(3)免疫组化:

  • ER和PR:多数病例阳性;

  • MUC1、EMA:细胞簇外围表达(极向倒置);

  • E-cad:肿瘤细胞连接面的胞膜阳性;

图18:乳腺微乳头状癌,左侧是正常乳腺小叶,右侧可见肿瘤细胞呈中空或桑葚样细胞簇弥漫、浸润生长。

图19:乳腺微乳头状癌,肿瘤细胞簇是由10-20个细胞组成,中央缺乏纤维血管轴心,周围有收缩裂隙,细胞簇之间有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

图20:MUC1显示肿瘤细胞簇外围呈线性阳性(极向倒置)(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7、大汗腺癌(Apocrine adenocarcinoma)

(1)临床特征:

  • 罕见;

  • 同义词:具有大汗腺分化的癌

  • 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

  • 患者往往比非特殊类型乳腺癌年龄大;

  • 预后与IBC-NST相似或略好;

(2)病理形态:

结构

  • 肿瘤通常以实性或巢状生长为主;

  • 细胞

  • 肿瘤细胞之间胞界较清;

  • 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呈嗜酸性颗粒状或空泡状(>90%);

  • 细胞核增大,圆形至椭圆形;

  • 细胞核中等或明显异型;

  • 核仁突出;

  • 大多数大汗腺癌分级2-3级;

  • 核分裂象可见;

(3)免疫组化:

  • GCDFP-15:阳性;

  • AR:阳性;

  • ER和PR:阴性;

图21:乳腺大汗腺癌,肿瘤通常呈片状或巢团状(图片来自webpathology.com)。

图22:乳腺大汗腺癌,肿瘤细胞胞界较清,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呈嗜酸性颗粒状或空泡状,细胞核增大,圆形至椭圆形,有明显或中度异型性,核仁突出;(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图23:乳腺大汗腺癌,AR显示细胞核强阳性(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8、化生性癌(Metaplastic carcinoma NOS)

(1)临床特征:

  • 少见;

  • 占所有乳腺浸润性癌0.2-1%;

  • 可发生在乳房任何部位;

  • 肿瘤体积通常较大,平均3.9cm;

  • 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同等大小和级别IBC-NST;

(2)肿瘤分类:

  • 乳腺化生性癌是一种异质性的浸润性乳腺癌,其特征是肿瘤上皮向鳞状细胞和/或间充质样细胞分化,包括但不限于梭形细胞、软骨样细胞和骨细胞;

  • 肿瘤可能具有单一成分或2种或以上成分,这两种成分都可以是化生组织,或者有一种化生成分和一种腺癌成分(最常见IBC-NST);

  • 根据肿瘤成分的类型,乳腺化生性癌可分为:

    单纯上皮性癌(低级别腺鳞癌,高级别腺鳞癌和单纯鳞癌);

    单纯肉瘤样癌(梭形细胞癌或产生基质的癌);

    上皮和肉瘤双相性癌。

(3)免疫组化:

  • ER、PR和ERBB2(HER2):绝大多数(>90%)阴性;

  • 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5/6和CK14)、p63和EGFR:大多数阳性;

(4)病理形态:

低级别腺鳞癌LGASC:

  • 肿瘤由分化良好的腺体和小管+实性巢团鳞状细胞组成;

  • 腺管呈圆形或呈角;

  • 鳞状细胞巢可含有角化珠或囊肿;

  • 肿瘤向周围细长延伸,浸润正常乳腺结构;

  • 肿瘤周围可见淋巴细胞簇;

  • 患者预后良好;

图24:乳腺低级别腺鳞癌;纤维组织内见腺样结构呈浸润性生长,部分区域伴鳞状分化,部分腺样结构周围有肌上皮样细胞,局灶淋巴细胞聚集(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纤维瘤样化生性癌:

  • 平均直径3cm,界限较清;

  • >95%肿瘤是由温和的细长梭形细胞组成;

  • 梭形细胞呈条束状、波浪状排列;

  • 间质伴不同程度胶原化;

  • 肿瘤呈指状浸润邻近乳腺;

  • 可见局灶区细胞呈上皮样;

  • 可见局灶区细胞鳞状分化

  • 细胞胞浆淡粉染;

  • 细胞核细长,染色质细腻;

  • 细胞核异型性轻微,无高级别表现;

  • 核分裂象少见;

  • 可能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 淋巴结转移少见;

  • 表达CK、P63;

  • 不表达ER,PR,HER2;

图25:乳腺纤维瘤样化生性癌;肿瘤主要由细长、温和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小,交织状排列,小灶区域出现上皮细胞分化,具有诊断意义(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梭形细胞癌:

  • 肿瘤细胞细长或呈胖梭形;

  • 肿瘤可呈多种模式,例如条束状、编织状或席纹状;

  • 可见局灶区细胞呈上皮样;

  • 可见局灶区细胞鳞状分化;

  • 细胞核具有中等或明显异型性;

  • 可伴有导管原位癌成分;

  • 部分肿瘤中可见炎症细胞浸润;

图26:乳腺梭形细胞癌,左上角可见少量导管原位癌成分(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图27:乳腺梭形细胞癌,肿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细胞核具有中等异型性,似纤维肉瘤样(图片来自webpathology.com)。

鳞状细胞癌:

  • 非常少见,占乳腺癌<0.2%;

  • 单纯化生性鳞状细胞癌通常表现为囊性病变;

  • 囊腔内有不同程度核异型和多形性鳞状细胞;

  • 鳞状细胞呈条索状、片状和巢状浸润性生长;

  • 间质促纤维反应明显,伴炎症细胞浸润;

  • 肿瘤细胞可排列呈多种模式:

  • 可表现为棘层松解型鳞状细胞癌(非典型鳞状细胞排列呈裂隙状,形成假腺样或假血管肉瘤样外观)

  • 肿瘤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化生性癌(梭形细胞癌或非特殊类型)混合;

  • 必须排除其他部位(如肺和宫颈)的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或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 肿瘤侵袭性较强;

具有异质性间充质分化的化生性癌:

  • 间充质成分癌性成分混合组成;

  • 间充质成分包括软骨样、骨样、横纹肌样和神经胶质样,形态学从轻度异型性到显著恶性(软组织肉瘤样);

  • 癌性成分包括腺样、管状、实性或鳞状分化;

图28:具有异质性间充质分化的化生性癌,肿瘤中部分区域出现软骨黏液样分化(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参考资料:

1.《WHO 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Tumours 5th Edition》

2.《WHO 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Tumours 4th Edition》

3.《Diagnostic Histopathology of Tumors, 5th Edition》

4.《乳腺诊断病理学丛书:乳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欢迎个人形式转发,谢绝媒体、网站等未经允许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本公众号,并在文首注明「来源:衡道病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