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问·平人气象论 第十八注解

 yinweiming77 2022-09-29 发布于上海

平人气象论篇,重点要解读的是什么呢?什么是平人呢?所谓平人,即平常之人,也即健康之人。健康的人,应该有什么脉象?所有的脉象中,都离不开胃气脉。  那什么是胃气脉呢?即,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滑不涩,不浮不沉,不疾不迟,应手中和,意思欣欣,难以名状者,胃气脉也。  中医为什么称之为中医,它不仅是中国的医学,更是中和的医学。什么是中和,就如胃气脉所述。因此,我们在认识中医时,一定要学会这种哲学,即,事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度才是正道! )(18.素问·平人气象论 新解析1/1---

平人气象论 第十八——1---2---3----4---5----6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其意思是说,正常人的脉象是怎样的呢?)(平人:正常之人)——(黄帝问道:正常人的脉象是应该怎样的呢?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671---(平人,其实就是已经从此岸到达彼岸的人,即正如《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懂得把握阴阳、转化阴阳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歧伯对黄帝说的,“平人者不病也”,那些从此岸到达了彼岸的人,懂得把握阴阳、转化阴阳的人,就是不会生病,身心完全健康的人!平人者不病也。——651---(所谓“平人”就是没有偏的人,平是“中正平和”的平,平人必然身体是调和的,所以没有病。反过来,“非平人”,就是有偏的人,就会有病。既然有偏的人就会有病,那怎么将有偏的人重新调治到不偏的状态呢?中医所用的方法是“以偏纠偏”,或“以偏救弊”。所以就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这类治疗原则,以之来使机体恢复到平人的状态。)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652---(“气行则血行”,肺气与心之血脉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从经文中可以看出呼吸在先,脉动在后,正常人一呼再动,如果一呼一动则为少气,一呼三动则为有热。--当然脉动也与心阳有关,是由于心藏脉,又主脉,这个脉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脉管,一个是脉动。心为生之本,就是说心为脉动之根本,脉动的阳源于心阳。同时心为君主之官其主要功能是主神明,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不是心的主要作用,因此说脉动是由肺气与心神共同来完成的。)(面对黄帝的问话,岐伯先是重点回答了这个所谓的“平人”概念。即:人一呼脉跳动两次,一吸脉也跳动两次;呼吸之余,是为定息。若一呼一吸脉跳动五次,此乃是因为有时呼吸较长,以尽脉跳余数的缘故,这就是平人的脉象。平人就是无病之人;临证医者通常以无病之人的呼吸为标准,来测候病人的呼吸至数及脉跳次数。所以医生如果无病,则就可以用自己的呼吸,来计算病人脉搏跳动的至数了,这是诊脉的法则。)(太息:生理现象。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脉动四次,三息之后有一次深呼吸,脉五动,脉诊上称为“闰以太息”。病理情况下,若患者频频吸气,称为善太息,它是一个症状,可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宜引起。)——(岐伯回答说:人一呼脉跳动两次,一吸脉也跳动两次,呼吸之余,是为定息,若一呼吸跳动五次,是因为有时呼吸较长以尽脉跳余数的缘故,这是平人的脉象。  平人就是无病之人,通常以无病之人的呼吸为标准,来测候病人的呼吸至数及脉跳次数,医生无病,就可以用自己的呼吸来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这是诊脉的法则。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653---(【原文】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1以太息2,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3。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译文】黄帝询问说:平常人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人一呼脉跳动两次,一吸脉也跳动两次,呼吸之余,是为定息,若一呼吸跳动五次,是因为有时呼吸较长以尽脉跳余数的缘故,这是平人的脉象。平人就是无病之人,通常以无病之人的呼吸为标准,来测病人的呼吸次数及脉跳次数,医生无病,就可以用自己的呼吸来计算病人脉搏的次数,这是诊脉的法则。如果人一呼脉跳动一次,一吸脉跳动一次,叫做少气。如果一呼与一吸脉各跳动三次而且急疾,尺之皮肤发热,乃是温病的表现;如尺肤不热,脉象滑,乃为感受风邪而发生的病变;如脉象涩,是为身体疼痛或麻木。人一呼一吸脉跳动八次以上是精气衰夺的死脉;脉气断绝不至,亦是死脉;脉来忽迟忽数,为气血已乱,亦是死脉。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呼吸与脉动的问题,平常人一呼一吸间脉象有五次跳动,不足或超过都可认为是有病。所以,切脉时,既要关注脉象的沉浮数滑涩滞,还要关注脉动的速度频率。——1.呼吸与脉动的问题

——————————————————

【注释】1.闰:(rùn润)余数。

2.太息:即“叹气”。亦作“大息”。长长的叹息。《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回。”

3.痹:(bì毕)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黄帝内经中以脉律来判断平脉,病脉,死脉的诊脉方法

【原文】

黄帝问曰:平人(1)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2)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3)脉五动,闰以太息(4),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5)。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6)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7)曰死。

【注释】

(1)平人:无病之人,或气血平调之人。

(2)再:两次。

(3)呼吸定息:谓一息既尽,而换息未起之际。

(4)闰以太息:闰,余也。张志聪注:“太息者,呼吸定息之时,有余不尽而脉又一动,如岁余之有闰也。”(5)平息以调之为法:平息,即均匀呼吸。调之,衡量病人的脉息至数。吴昆注:“医不病则呼吸调匀,故能为病人平息以调脉。若医者病寒则呼吸迟,病人脉类于数。医者病热则呼吸疾,病人之脉类于迟,皆不足以调病人之脉也。”(6)尺热:尺部的皮肤发热。

(7)乍疏乍数:忽迟忽数,气血已乱。

【白话详解】

黄帝问道:正常人的脉象是怎样的呢?岐伯回答说:人一呼脉跳动两次,一吸脉也跳动两次,呼吸之余,是为定息,脉搏又跳动一次,是因为有时呼吸较长以尽脉跳余数的缘故,这是正常人的脉象。平人就是无病之人,通常以无病之人的呼吸为标准,来测候病人的呼吸至数及脉跳次数,医生若是无病,就可以用自己的呼吸来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这是诊脉的法则。

如果一呼一吸,脉各跳动1次,是正气衰少,叫做少气。如果一呼一吸,脉各跳动3次而且急疾,尺部皮肤发热,乃是温病的表现;如尺肤不热,脉象滑,乃为感受风邪而发生的病变;如脉象涩,就是痹证。

人一呼一吸脉搏跳动8次以上是精气衰夺的死脉;脉气断绝不至,亦是死脉;脉来忽迟忽数,为气血已乱,亦是死脉。

【按语】

本节主要论述以脉律来判断平脉、病脉、死脉的诊脉方法。平脉,就是正常人的脉象。平脉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五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正常变化。平脉的特点是有胃、神、根。脉须有胃气,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是气血之源,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少胃气则病,无胃气则死,脉亦以胃气为本,充则健,少则病,无则亡,脉象从容、缓和、流利,是有胃气的基本特征。

脉贵有神,心主血而藏神,脉为血之府,血为神之基,神为血之主,因此健康人的脉象必然有神,主要表现是柔和有力,节律整齐。脉贵有根,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所藏,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因此,肾气充足,反映于脉象必根基坚实,主要表现为沉取应指有力,尺部尤显。

平息,是对医生的要求。在诊脉时,医生的呼吸必须均匀和平静。

平息的主要意思有二,一是以医生的一次正常呼吸为时间单位,来检测病人的脉搏搏动次数。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18次,每次呼吸脉动4次,间或5次,正常人的脉搏跳动次数为每分钟72~80次,由此可见,凭医生的呼吸对病人的脉搏进行计数的方法是有价值的。另一方面,在诊脉时平息,有利于医生的思想集中和专一,可仔细地辨别脉象,所以,在诊脉时最好不要参入问诊,避免患者由情绪的波动引起脉象的变异等。如果一呼一吸,脉各跳动1次,是脉率迟慢,正气衰少的少气现象,主寒证。如果一呼一吸,脉各跳动3次而且急疾,尺之皮肤发热,是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的温病的表现,主热证;如尺肤不热,脉象滑,乃为感受风邪而发生的病变;如脉象涩,是精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发为痹证。人一呼一吸脉搏跳动8次以上是精气衰夺的死脉,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脉气断绝不至,是脏气衰微,气血亏损,元气不足,脉气不能衔接的死脉;脉来忽迟忽数,为气血虚衰紊乱的死脉。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654---655---(接着岐伯进一步解释说:“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这段岐伯先后解释了几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少气”、“病温”、“病风”、“痹”以及“死”等。分别如下:如果医者一呼一吸而患者脉各跳动一次的,这种情况就叫做“少气”之象。如果临证医者一呼一吸患者两侧尺脉各跳动三次,并且急疾的,此乃患者患有温病之象。而如果患者尺肤不热,脉象滑,此表明患者感受风邪而发生了病变;而如果如脉象涩,则是痹证之表现。医者一呼一吸而患者脉搏跳动八次以上的,此乃是精气衰夺的死脉!若见脉气断绝不至的,亦是死脉;还有脉来忽迟忽数的,此为气血已乱,同样亦是死脉。---最后重点说说“有胃之脉”:中医认为,健康人的正气都来源于胃,又因为胃为水谷之海,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当然表现在脉象上,有“胃气”的脉象则就是正常人健康的脉象了。所以人若没有了“胃气”,则就是非常危险的现象了,甚者可造成死亡。)(

寸关尺

  ③尺热:如上图,尺中部位皮肤发热。  ④少气:指心动过缓。  ⑤病温:尺热为急象,为阴不制其阳,为阳急,故为温病。温病者,阴少而阳亢故也。经前有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是此理也,单指阴不足其阳症。  ⑥病风:尺不热而滑,缓而急,为过渡之象,阴略小于阳,不足以发温病,故退而曰风。  ⑦脉涩曰痹:尺不热而涩,阳衰而阴盛也,阳衰不足以扬,则痹生也,脾阴克肾的说法甚是精准。  ⑧乍疏乍数:忽慢忽快。  ⑨平人之常气禀于胃:指健康之人的正常,来源于胃气。中医学说的胃气,其实是广义的, 并不单纯指“胃”这个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 肌肉的功能等。  ⑩人无胃气曰逆:逆,中医指气血不和、胃气不顺等所致病症。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日少气。  如果一呼与一吸脉各跳动三次而且急疾,尺之皮肤发热,乃是温病的表现;如尺肤不热,脉象滑,乃为感受风邪而发生的病变;如脉象涩,是为痹证。  人一呼一吸脉跳动八次以上是精气衰夺的死脉;脉气断绝不至,亦是死脉;脉来忽迟忽数,为气血已乱,亦是死脉。  健康人的正气来源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人若没有胃气,就是危险的现象,甚者可造成死亡。 )( 黄帝问:平常人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人一呼气脉跳动两次,一吸气脉也跳动两次,不呼不吸时称为定息。有时一吸气跳动五次,则是呼吸较长以尽脉跳余数的情形。这就是平常人的脉象。平常人,就是身体没有疾病的人。通常以无病之人的呼吸脉象为标准,来测调和医治病人。因此,这就是让病人恢复为平常人标准的诊治法则。

    如果患者一呼气脉跳动一次,一吸气脉也跳动一次,这就是少气病症。

    如果一呼与一吸脉各跳动三次,而且脉象急疾,同时尺肤发热,就是温病症状。如果尺肤不热,脉象滑,就是感受风邪引起的病变;如果脉象涩,则是痹症。

    如果一呼一吸脉跳动八次以上,就是精气衰夺的死脉。脉气断绝不至,也是死脉。脉来忽迟忽数,表明气血已乱,也是死脉。

  平常人的正气来自于胃,胃气是健康的之常气。患者如果没有胃气,就是危险的异常现象。患者出现这种异常情况,就会面临死亡。

【点评】此段重点解读脉搏与呼吸之间的关系。)(读《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1——呼吸脉搏次数知健康

春胃微弦曰平:首先需要搞清楚题目中“胃”和“平”这两个概念。所谓“胃”,指的乃是“有胃之脉”:中医认为,健康人的正气都来源于胃,又因为胃为水谷之海,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当然表现在脉象上,有“胃气”的脉象则就是正常人健康的脉象了。而所谓的“平”,则就是指正常的无病之人或无病状态。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656---657---(这段经文意思是说,春季时节,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弦而柔和的微弦之脉,这才是春季无病的平脉。但如果脉之弦象很明显,而又缺少柔和之胃气,则提示为肝脏有病;若脉见纯弦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此乃是主死病之脉象。还有,临证若虽有胃气而兼见轻虚以浮的毛脉,此乃是春见秋脉,故可预测该患者到了秋季即要发病;而如果是毛脉太甚,则提示木被金伤,那样则当下现时就会发病。人体生理上,由于肝气旺于春,加之春季脏真之气散于肝,并以养筋膜,故而肝藏筋膜之气。)(弦,弦脉,春季多弦脉。弦脉,就如按到琴弦一样,绷得较紧,端直而长,直起直落。弦脉是肝胆病的主脉,肝为刚脏,病则经脉筋经紧急,所以脉端直而弦。痛证脉也多现弦象,因胃腹痛多是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所致。此外,痛证多由寒邪引起,寒主收引,使经脉绷急,故脉弦。痰饮停留在肝经所过的两肋,称为悬饮,也现弦脉。现代称的动脉硬化的病人,更是典型的弦脉。  ②毛,毛脉。脉学名词,系秋季脉来时轻虚而浮之象。《素问·玉机真藏论》:“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王冰注:“其脉来,轻虚以浮,故曰毛。”又,肺脏应时之脉象,即毛脉,浮而无力之脉。《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脉应象:……肺脉毛。”王冰注:“轻浮而虚,如毛羽也。”)——(春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弦而柔和的微弦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弦象很明显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肝脏有病;脉见纯弦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主死;若虽有胃气而兼见轻虚以浮的毛脉,是春见秋脉,故预测其到了秋天就要生病,如毛脉太甚,则木被金伤,现时就会发病。肝旺于春,春天脏真之气散于肝,以养筋膜,故肝藏筋膜之气。

夏胃微钩曰平:首先需要搞清楚题目中“胃”和“平”这两个概念。所谓“胃”,指的乃是“有胃之脉”:中医认为,健康人的正气都来源于胃,又因为胃为水谷之海,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当然表现在脉象上,有“胃气”的脉象则就是正常人健康的脉象了。而所谓的“平”,则就是指正常的无病之人或无病状态。

夏胃微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658---(所谓的“夏胃微钩曰平”。相关经文曰:“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这段经文大意说的是:夏季时节,患者所谓有胃气的脉象,应该是那种钩而柔和之脉象,这才是夏季无病之平脉。夏季临证如果见钩多胃少之脉象,此提示为心之病患;若临证脉见纯钩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此乃是主死之脉象。临证若见虽有胃气而兼见沉象的石脉,则是夏见冬脉,故可预测该患者到了冬天即会发病;临证若见石脉太甚,则提示火被水伤,则患者现时当下就会发病。人体生理上,因心气旺于夏季,故夏季脏真之气通于心,而心主血脉,故心之所藏则是血脉之气。)(石,石脉,脉学名词。系冬季脉来沉滑之象。《素问·阴阳别论》:“鼓阳至而绝曰石。”《难经·十五难》:“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  ④钩,钩脉,脉学名词,指夏季正常的脉象。稍坚洪大,来盛去衰,如钩之状。《素问·阴阳别论》:“鼓一阳曰钩。”《素问·玉机真脏论》:“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钩脉也即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脉学名词。脉象之一。脉来极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诀汇辨》:“洪脉极大,壮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多主气分热盛。若久病气虚,或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多属邪盛正衰之危象。 )——(夏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钩而柔和的微钩脉,乃无病之平脉;脉见纯钩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主死;若虽有胃气而兼见沉象的石脉,是夏见冬脉,故预测其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如石脉太甚,则火被水伤,现时就会发病。心旺于夏,故夏天脏真之气通于心,心主血脉,而心之所藏则是血脉之气。

长夏胃微弱曰平:首先需要搞清楚题目中“胃”和“平”这两个概念。所谓“胃”,指的乃是“有胃之脉”:中医认为,健康人的正气都来源于胃,又因为胃为水谷之海,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当然表现在脉象上,有“胃气”的脉象则就是正常人健康的脉象了。而所谓的“平”,则就是指正常的无病之人或无病状态。

长夏胃微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659---(所谓的“长夏胃微弱曰平”。相关经文曰:“长夏胃微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这段经文大意是说,长夏时节,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微微耎弱的脉象,这样的脉象才是长夏时节无病之平脉。长夏时节,临证如果见到脉象无力而缺少柔和之胃气,此则提示为脾脏有病。而临证如果见到无胃气的代脉,则此主死之脉象;临证若见软弱脉中兼有沉石之象的,此乃是长夏见冬脉,提示火土气衰而水反侮的病象,故而可凭此预测出该患者到了冬天即会生病;如果脉象提示火象较弱,则患者现时当下就会发病。人体生理上,因脾气旺于长夏,而长夏脏真之气又濡养于脾,加之脾主肌肉,故而脾藏肌肉之气。)(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对应结脉。脉结者生,代者死。代脉脉来缓慢而有规则的歇止,即止有定数,如每跳五次停一次;或每跳三次停一次,甚至有每跳二次停一次的。 )——(长夏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微耎(ruǎn)弱的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若甚无力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脾脏有病;如果见无胃气的代脉,主死;若软弱脉中兼见沉石,是长夏见冬脉,这是火土气衰而水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其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如弱火甚,现时就会发病。脾旺于长夏,故长夏脏真之气濡养于脾,脾主肌肉,故脾藏肌肉之气。

秋胃微毛曰平:首先需要搞清楚题目中“胃”和“平”这两个概念。所谓“胃”,指的乃是“有胃之脉”:中医认为,健康人的正气都来源于胃,又因为胃为水谷之海,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当然表现在脉象上,有“胃气”的脉象则就是正常人健康的脉象了。而所谓的“平”,则就是指正常的无病之人或无病状态。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660---(所谓的“秋胃微毛曰平”。相关经文曰:“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这段经文大意是说:秋季时节,所谓有胃气的脉象,应该就是轻虚以浮而柔和的微毛脉了;这才是秋季时节无病之平脉。医者临证如果见到脉象轻虚以浮而缺少柔和之胃气的情况,此则提示为肺脏有病。临证如果见到纯毛脉而无胃气的真脏脉,那则提示患者即要死亡。临证若见毛脉中兼见弦象,此乃是金气衰而木反侮的现象,凭此可预测出该患者到了春天即会生病;秋季临证如见弦脉太甚,此则提示该患者现时当下就会发病。生理上,因肺气旺于秋而居上焦,而秋季脏真之气又上藏于肺,加之肺主气而朝百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皆自肺宣布,故而肺主运行营卫阴阳之气。)(秋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轻虚以浮而柔和的微毛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是脉见轻虚以浮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肺脏有病;如见纯毛脉而无胃气的真脏脉,就要死亡;若毛脉中兼见弦象,这是金气衰而木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其到了春天就要生病;如弦脉太甚,现时就会发病。肺旺于秋而居上焦,故秋季脏真之气上藏于肺,肺主气而朝百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皆自肺宣布,故肺主运行营卫阴阳之气。

冬胃微石曰平首先需要搞清楚题目中“胃”和“平”这两个概念。所谓“胃”,指的乃是“有胃之脉”:中医认为,健康人的正气都来源于胃,又因为胃为水谷之海,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当然表现在脉象上,有“胃气”的脉象则就是正常人健康的脉象了。而所谓的“平”,则就是指正常的无病之人或无病状态。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661---(所谓的“冬胃微石曰平”。相关经文曰:“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这段经文大意是说,冬季时节,所谓有胃气的脉象,应该就是那种沉石而柔和的微石之脉了;这才是冬季时节无病之平脉啊!医者冬季临证,如果脉见沉石而缺少柔和的胃气之脉,则提示为肾脏有病;而如果脉见纯石而不柔和的真脏之脉,此乃为主死之病;临证如果见到沉石脉中兼见钩脉,此乃提示是水气衰而火反侮的现象,且凭此可预测该患者到了夏天即会生病;而临证如果见到钩脉太甚,则患者现时当下就会发病。人体生理上,因肾气旺于冬而居人体下焦,而冬季脏真之气下藏与肾,肾又主骨,故肾藏骨髓之气。)(冬天有卫气的脉应该是沉石而柔和的微石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脉见沉石而缺少柔和的胃气,为肾脏有病;如脉见纯石而不柔和的真脏脉,主死;若沉石脉中兼见钩脉,是水气衰而火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其到了夏天就要生病;如钩脉太甚,现时就会发病。肾旺于冬而居人体的下焦,冬天脏真之气下藏与肾,肾主骨,故肾藏骨髓之气。)(【原文】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微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译文】健康人的正气来源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人若没有胃气就叫做逆,逆者可造成死亡。春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弦而柔和的微弦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弦象很明显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肝脏有病;脉见纯弦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叫做死;若虽有胃气而兼见轻虚以浮的毛脉,是春见秋脉,故预测其到了秋天就要生病,如毛脉太甚,则木被金伤,现时就会发病。肝旺于春,春天脏真之气散于肝,以养筋膜之气。夏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钩而柔和,钩脉多而胃气微弱是心脏有病;脉见纯钩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叫做死;若虽有胃气而兼见沉象的石脉,是夏见冬脉,故预测其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如石脉太甚,则火被水伤,现时就会发病。心旺于夏,故夏天脏真之气通于心,心主血脉,而心之所藏则是血脉之气。长夏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微弱的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弱甚无力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脾脏有病;如果见无胃气的代脉,叫做死;若软弱脉中兼见沉石,是长夏见冬脉,这是火土气衰而水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其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如弱火甚,现时就会发病。脾旺于长夏,故长夏脏真之气濡养于脾,脾主肌肉,故脾藏肌肉之气。秋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轻虚以浮而柔和的微毛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是脉见轻虚以浮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肺脏有病;如见纯毛脉而无胃气的真脏脉,就要死亡;若毛脉中兼见弦象,这是金气衰而木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其到了春天就要生病;如弦脉太甚,现时就会发病。肺旺于秋而居上焦,故秋季脏真之气上藏于肺,肺主气而朝百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脉见沉石而缺少柔和的胃气,为肾脏有病;如脉见纯石而不柔和的真脏脉,主死;若沉石脉中兼见钩脉,是水气衰而火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其到了夏天就要生病;如钩脉太甚,现时就会发病。肾旺于冬而居人体的下焦,冬天脏真之气下藏与肾,肾主骨,故肾藏骨髓之气。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各种脉象的疾病问题,平人之常,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是生机已绝,绝则死也。胃气者,中土柔和之气也。弦乃东方春木之象,微乃胃气之和,故春得胃气而脉微弦曰平。弦多而少柔和之气,曰肝病,但弦无胃气则死。毛为秋脉,属金,如春虽得微弦之平脉,而兼有轻浮之毛脉,此全来克木,至秋金令之时,则有病也。脏真者,真脏所藏之神也。钩乃南方夏火之象,微则柔和之胃气也。夏得胃气而脉微钩曰平,钩甚而少微和之气曰心病,但钩无胃气曰死。石乃冬令之脉,微钩而带石,乃火中有水,至冬水气所主之时而为病也。长夏湿土主气,微软弱者,中土柔和之气也。代者,相离之脉,盖脾主四季,四时有交相更代之气,是以柔和相离,脾之平脉也。软弱有石,是所不胜之水气反来侮土,至冬时水气反虚,而为病矣。毛而有弦,是所不胜之木气反来侮金,则木虚其本位矣。石而有钩,火侮水也。水脏之元真,下藏于肾,而主藏骨髓之气。——2.各种脉象的疾病问题)(   在春季,平常人无病的胃气脉象,是柔和的微弦脉。如果缺少胃气的弦脉,就是肝脏病症。如果是没有胃气的纯弦脉象,就是真脏脉的死症。如果胃气脉象是轻浮的毛脉,就是秋季病变的脉象。如果毛脉太过明显,就是春季西金伤东木,便会导致现时发病。胃脏真气散布到肝脏,肝脏属木,肝气旺在春季,是养护筋膜之气。

    在长夏时节,平常人无病的胃气脉象微软柔和。如果是胃气少的柔弱脉象,就是脾脏病症。如果是没有胃气的真脏脉象,就是死症。如果胃气脉象是柔弱的石脉,就是冬季病变的脉象。长夏应中土,如果石脉太过明显,这是北水反侮南中土,便会导致现时发病。脾脏属土,脾气旺在长夏。心脏主气血,长夏心气濡养脾,脾脏守藏肌肉气血的真气。

   在夏季,平常人无病的胃气脉象是微钩脉。如果缺少胃气的钩脉,就是心脏病症。如果是没有胃气的纯钩脉象,就是死症。如果是有胃气的石脉,就是冬季病变。心脏属火,心气旺在夏季。如果石脉太过明显,就是夏季北水伤南火,便会导致现时发病。胃脏真气通心脏,心脏守藏血脉之气。

    在秋季,平常人无病的胃气脉象,是轻浮柔和的微毛脉。如果是胃气少的轻虚多浮脉象,就是肺脏病变。如果是没有胃气的纯毛脉,就是死症。如果是毛脉中兼见弦象,就是春季病变。肺脏属金,肺气旺在秋季。如果弦脉太过明显,就是秋季东木反侮西金,便会导致现时发病。胃脏真气上行至肺,供养百脉气血阴阳循环之气。

    在冬季,平常人无病的胃气脉象是微石脉。如果是缺少胃气的沉石脉象,就是肾脏病变。如果是没有胃气的纯石脉象,就是死症。如果是沉石脉兼有钩脉,就是夏季病变。肾脏属水,肾气旺在冬季。如果钩脉太过明显,就是南火反侮北水,便会导致现时发病。胃脏真气下行于肾,肾脏守藏骨髓之气。)(黄帝内经中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性及其四时五脏病死脉表现

【原文】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1)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2)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3)甚曰今病;脏真(4)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5)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6)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微弱(7)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8)无胃曰死;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注释】

(1)常气:平常人的脉气。意为无病的正常人脉象应以胃气为主。

(2)胃:指脉中的胃气。

(3)毛:秋季主脉,似浮脉。

(4)脏真:五脏所藏的真气。

(5)钩:夏季主脉,即洪大脉。

(6)石:冬季主脉,脉来沉而实,如石沉水中。

(7)耎弱:耎,同“软”。耎弱,指柔和而不劲急的脉象,为脾脏主脉。

(8)代:指代脉,即脉动时有间歇。

【白话详解】

健康人的脉气来源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脉气,如果人的脉息无胃气,就是逆象,见逆象就是死脉。

春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弦而柔和的微弦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弦象很明显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肝脏有病;脉见纯弦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就要死亡;若虽有胃气而兼见轻虚以浮的毛脉,是春见秋脉,故预测其到了秋天就要生病;如毛脉太甚,则木被金伤,现时就会发病。肝旺于春,春天脏真之气散于肝,以养筋膜,故肝藏筋膜之气。夏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钩而柔和的微钩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钩象很明显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心脏有病;脉见纯钩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就要死亡;若虽有胃气而兼见沉象的石脉,是夏见冬脉,故预测其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如石脉太甚,则火被水伤,现时就会发病。心旺于夏,故夏天脏真之气通于心,心主血脉,而心之所藏则是血脉之气。长夏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微软弱的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弱甚无力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脾脏有病;如果见无胃气的代脉,就要死亡;若软弱脉中兼见沉石,是长夏见冬脉,这是火土气衰而水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其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如弱太甚,现时就会发病。脾旺于长夏,故长夏脏真之气濡养于脾,脾主肌肉,故脾藏肌肉之气。秋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轻虚以浮而柔和的微毛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是脉见轻虚以浮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肺脏有病;如见纯毛脉而无胃气的真脏脉,就要死亡;若毛脉中兼见弦象,这是金气衰而木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其到了春天就要生病;如弦脉太甚,现时就会发病。肺旺于秋而居上焦,故秋季脏真之气上藏于肺,肺主气而朝百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皆自肺宣布,故肺主运行营卫阴阳之气。冬天有卫气的脉应该是沉石而柔和的微石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脉见沉石而缺少柔和的胃气,为肾脏有病;如脉见纯石而不柔和的真脏脉,就要死亡;若沉石脉中兼见钩脉,是水气衰而火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其到了夏天就要生病;如钩脉太甚,现时就会发病。肾旺于冬而居人体的下焦,故冬天脏真之气下藏于肾,肾主骨,故肾藏骨髓之气。

【按语】

本节论述了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性及其四时五脏病死脉表现。胃气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胃气的多少、有无决定五脏经脉之气的变化而表现出平、病和死脉。脉以胃气为本,其理由如下:(1)人之性命,靠谷气为养,谷气入胃,化生精微以养脏腑,故胃气为脏腑之本。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2)脉中有气和血,《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所以血来源于脾胃。而脉中的气主要是营气,营气的生成来源于水谷,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3)胃气是气血运行的动力,五脏之气必须有胃气才能行于脉中,以发挥濡养机体的作用。《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矣。”(4)胃气滋养、补充五脏之气,胃气的多少决定五脏之气的变化,并在寸口脉有所反应,如《素问五脏别论》所说:“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气口。”总之,胃气是平人的常气,是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的大源,胃气的有无盛衰实质就是机体新陈代谢机能的强弱盛衰,而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标志,人一刻都不可无胃气,因此重视诊察胃气实际上就是重视诊察整体生命机能状态。如脉象无胃气,则是逆象,有死亡的可能。

四时五脏的平、病、死脉与三个要素有关,即四时胃气和应四时之脉。依据这三个要素及其关系的变化判定人平、病、死脉。以肝为例,无论是肝平、肝病、肝死,其脉象皆见弦,即是应时。又因胃气是五脏之本,其脉象是从容和缓圆滑,而弦脉则是应时之脉,故“春胃微弦”说明脉以胃气为主;“弦多胃少”说明胃气不足,真脏之气的脉象表现相对明显,而“但弦无胃”,则说明胃气虚衰,仅见真脏之气表现出的脉象,这种脉象即真脏脉,见真脏曰死。从中说明胃气的多少有无是判定五脏平脉、病脉、死脉(真脏脉)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人平、病、死的根据。

【点评】本段重点解读春夏秋冬脉的脉象,以及各时节脉象之平脉、平脉和死脉之象。)(读《黄帝内经》素问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2——五时之胃气识健康

何谓虚里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662---663---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则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664---(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大概梳理出有关“虚里”的一些情况。首先,胃经的大络,名叫虚里;此说明虚里是一个经络汇集之所。第二,因为胃经的大络是从胃贯膈而上络于肺的,其脉又出现于左乳下,而其搏动之时,医者之手可以感觉得到;此机理乃是因为人体积于胸中的宗气受鼓舞,而鼓动其脉跳动的结果。这又说明,虚里是主藏人体宗气的地方。第三,于病理方面,如果虚里之脉搏动急数且兼有短时中断之象,此则是中气不守的现象,为病在膻中的征候;临证如果脉来迟且有歇止,并兼见长而竖直位置横移的脉象,此提示人体主有积滞。如果此时患者脉象断绝而不至,则提示为主死之病。而如果虚里跳动甚剧且见有外见于衣的情况,这则是宗气失藏而外泄的现象。)(大络,即全身最大的络脉,一称“经隧”。其中包括十四经各有一条大络,再加 上脾脏有一条大络(以上又合称“十五络”)和胃腑有一条大络(名“胃 之大络“)。参见“十五络”、“胃之大络”。  ②虚里,胃之大络名。十六络脉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博动之处,是宗气的表现,宗气以胃气为本,故称作胃之大络。  ③其动应衣,应(yìng),应和,响应。意指心脏跳动隔着衣薄衣可见(响应)。  ④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积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肺,主要功能是出喉咙而司呼吸,灌心脉而行气血。  ⑤盛喘数绝,盛,盛大;喘,不稳而有间隙;数,;绝,停顿,此四个字,均指脉跳动之象。)——(胃经的大络,名叫虚里,其络从胃贯膈而上络于肺,其脉出现于左乳下,搏动(心脏)时隔衣可以感觉得到,这是积于胸中的宗气鼓舞其脉跳动的结果。  如果虚里脉搏动急数而兼有短时中断之象,这是中气不守的现象,是病在膻中的征候;如脉来迟而有歇止兼见长而竖直位置横移的主有积滞,如脉断绝而不至,主死。如果虚里跳动甚剧而外见于衣,这是宗气失藏而外泄的现象。)(黄帝内经中的虚里诊法及其主病

【原文】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1),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2),脉宗气也。盛喘数绝(3)者,则在病中;结而横(4),有积矣;绝不至曰死。

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注释】

(1)虚里:指部位,在左乳下乳根穴,为心尖搏动之处。

(2)其动应衣:衣,《甲乙经》作“手”。指脉象是宗气鼓动形成,“其动应衣”是脉动现象。

(3)盛喘数绝:指虚里脉之搏动数急而兼断绝,由中气大虚所致。

(4)结而横:结是脉来迟,时一止;横是形容脉气之长而坚,如木之横于指下。

【白话详解】

胃经的大络,名叫虚里,其络从胃贯膈而上络于肺,其脉气出现于左乳下,搏动时手可以感觉得到,这是积于胸中的宗气鼓舞其跳动的结果。如果虚里搏动盛极急促,或数急而时有断绝之象,这是心力不支,宗气不足之象,是病在中的征象;如搏动来迟而有歇止横移指下,主有气机积滞,如脉气断绝而不至,主死;如果虚里跳动甚剧而外见于衣,这是宗气失藏而外泄的现象。

【按语】

本节论述了虚里诊法及其主病。虚里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即心尖搏动处,为诸脉之所宗。按虚里可测知宗气之强弱、疾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诊虚里时,病人取仰卧位,医生站其右侧,用右手平抚于虚里部,注意诊察动气之强弱、至数和聚散。

正常情况下,虚里搏动不显,仅按之应手,其搏动范围直径约2~2.5厘米,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节律清晰,是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为平人无病的正常征象。若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之征。若动而应衣为太过,是宗气外泄之象。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是心气衰绝,证属危候。后世诸家于临证中对虚里诊法在《内经》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挥。如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者,为心肺竭绝之兆;孕妇胎前产后,虚里动高者为危候;虚损劳伤之病,虚里日渐动高者为病进;虚里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心阳不足等。

虚里诊法中所见到的虚里动甚包括两个含义,其一为搏动过疾,其二为搏动过强应衣,虚里动甚非大虚即大实,皆不吉之兆。其中,邪热过亢,虚里动甚多为大实,如胃中有火、惊伤愤怒、酗酒纵欲皆可引起,而心气不敛,宗气大泄则为大虚,如心阳欲脱、正气将绝等,大实之兆寸口必应有力,大虚之征寸口则显无力,因此诊虚里动甚又需参以寸口。临床上,虚里动甚常出现于高热喘咳、心悸怔忡、水肿等病,故危证、急证尤须诊察虚里以决死生。具体分析之,虚里动甚,如证见高热、喘咳、心悸、气急鼻煽,为邪热壅肺,心气被耗心力亢奋;如高热腹胀便秘谵妄,胸高气粗,虚里动甚,又为阳明火炽、邪扰心舍致心气外逸;如血虚或心神过劳,致心悸、惊惕不安,虚里动甚则为血虚心失养,心气不敛;如虚里动甚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唇青甲紫、冷汗淋漓、气短息促、脉疾数而散乱,或伴心痛则为心阳暴脱、心气欲绝之险证。此外,若因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动高,片刻即能平复如常者,不属病态。肥胖之人因胸壁较厚,虚里搏动不明显者,亦属生理。

寸口脉象及其主病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病。——665---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666---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667---(此段经文翻译梳理后,可整理如下:医者临证切脉,首先要知道寸口脉的太过和不及。寸口脉象若应指而短,则主头痛;寸口脉若应指而长,则主足胫痛;寸口脉若应指急促而有力,上搏指下,则主肩背痛。寸口脉如果沉而坚硬,则主病在内;寸口脉如果浮而盛大,则主病在外。另外,寸口脉如果沉而弱,则主寒热疝及少腹疼痛;而寸口脉沉而横居,则主胁下有积病,或腹中有横积而疼痛。最后,寸口脉如果沉而急促,一般是主病寒热。)(切脉要知道寸口脉的太过和不及。寸口脉象应指而短,主头痛。寸口脉应指而长,主足胫痛。寸口应指急促而有力,上搏指下,主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硬,主病在内。寸口脉浮而盛大,主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主寒热、疝少腹疼痛。寸口脉沉而横居,主胁下有积病,或腹中有横积而疼痛。寸口脉沉而急促,主病寒热。

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668---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669---(脉盛大滑而坚,主病在外。脉小实而坚,主病在内。  脉小弱而涩,是为久病。脉来滑利浮而疾数,是为新病。  脉来紧急,主疝瘕少腹疼痛。脉来滑利,主病风。脉来涩滞,主痹证。脉来缓而滑利,为脾胃有热,主病热中。脉来盛紧,为寒气痞满,主胀病。

脉与病之阴阳顺逆关系:所谓脉与病之阴阳顺逆关系,无非有两种情况:要么脉象与疾病的阴阳属性相一致,此叫做“脉从阴阳”;要么脉象与疾病的阴阳属性不一致,此叫做“脉逆阴阳”。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770---(此段经文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医者临证若见脉与病之阴阳属性相一致,如阳病见阳脉、阴病见阴脉等,则这样的疾病就很容易治愈了;但若临证见脉与病之阴阳属性相反的情况,如阳病见阴脉、阴病见阳脉等,此则提示病难治愈了。一般脉与四时相顺应的情况,称之为“顺”,如春弦、夏钩、秋毛、冬石,此类患者即使患病,亦无什么危险;而如果如脉与四时相反,及不间脏而传变的,此称之为“逆”,则提示疾病多难治愈。)(病易已,已,已经,此处指病痊愈。下同。)(脉与病之阴阳相一致,如阳病见阳脉,阴病见阴脉,病易愈;脉与病之阴阳相反,如阳病见阴脉,阴病见阳脉,病难愈。脉与四时相应为顺,如春弦、夏钩、秋毛、冬石,即使患病,亦无什么危险;如脉与四时相反,及不间脏而传变的,病难愈。)(黄帝内经中寸口脉的诊脉法

【原文】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1)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2),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3),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曰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坚曰胀。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4),曰难已。

【注释】

(1)促上击:急促有力,上搏指下。

(2)横:即脉有中断之象。

(3)喘:有动甚的意思。

(4)不间脏:是指相克而传,如新病传肺,是火克金。

【白话详解】

诊脉要懂得从寸口脉的太过和不及来辨识疾病,寸口脉象应手而短,主头痛。寸口脉应手而长,主足胫痛。寸口应手急促而有力,上搏指下,主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硬,主病在内。寸口脉浮而盛大,主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主寒热、疝瘕少腹疼痛。寸口脉沉而强硬,主胁下有积病,或腹中有硬积疼痛。寸口脉沉而动甚,主病寒热。脉盛大滑而坚,主病在外。脉小实而坚,主病在内。脉小弱而涩,是为久病。脉来滑利浮而疾数,是为新病。脉来紧急,主疝瘕少腹疼痛。脉来滑利,主病风。脉来涩滞,主痹证。脉来缓而滑利,为脾胃有热,主病热中。

脉来盛紧,为寒气痞满,主胀病。

脉与病之阴阳相一致,如阳病见阳脉,阴病见阴脉,病易愈;脉与病之阴阳相反,如阳病见阴脉,阴病见阳脉,病难愈。脉与四时相应为顺,如春弦、夏钩、秋毛、冬石,即使患病,亦无什么危险;如脉与四时相反,及不间脏而传变的,病难愈。

fffg

【按语】

本段主要论述了寸口脉的诊脉法。在《内经》中,寸口脉诊脉法与三部九候(天、地、人)诊脉法及阴阳(人迎,寸口)脉诊法并存,至王叔和《脉经》对寸口脉诊脉法有较大的发挥,也是目前的主要诊脉法。本段论述了寸口脉的太过、不及,寸口脉浮沉、滑涩、缓急、小大及不同兼脉的主病,为后世对寸口脉诊脉法的发展有很大启迪。

中医切脉部位,传统有遍身诊、三部九候诊与独取寸口三种诊法。

所谓“寸口”又称“气口”、“脉口”。“独取寸口”是指单独切按两手掌后的桡动脉,又叫“寸口诊”。寸口诊能被临床最多采用,除了切按便捷以外,亦与其所属经脉有关,由于寸口是属于手太阴肺经所过的部位,肺朝百脉,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都与肺气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五脏六腑有病,气血运行失常,可通过肺经反映于寸口。而且,寸口脉象与胃气的作用也密切相关,因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足太阴脾经相通,而脾胃为脏腑经脉气血之源,胃气又是肺气的根本,故《素问五脏别论》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是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可见,寸口诊在诊候疾病时有着可贵的价值。

寸口脉中寸关尺三部脉,是以两手的桡骨茎突处定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以便三指按切,这是后世医家常用的一种方法。这是《内经》以后历代名家有对古代诊脉法进行深入探索改革的结果,最早汉代,《难经》一书中就已提出“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又说“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由于是扁鹊倡导诊脉专取两手寸口处,并把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这种举动,得到诸多医家的赞同。)(读《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3——寸口脉与疾病

尺肤脉与主病:首先需要搞清楚“尺肤脉”的概念。中医理论中,一般将两手肘关节(尺泽穴)下至寸口处的皮肤,称为“尺肤”。诊察尺肤, 为古代中医切诊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诊察该肌肤的润泽、粗糙、冷热等情况, 并结合全身症状、脉象等以测知病情。这一诊法现已少应用。“诊尺肤”一说即尺肤诊,最早见于中医经典《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尺内两旁(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上述经文是尺肤诊,是《内经》中关于尺肤分布较为完整的论述。此外,《素问·平人气象论》中亦有“尺热”、“尺不热”、“尺涩”、“尺寒”之论;另外,尺肤诊法在其他篇章里还有,如《灵枢·论疾诊尺》篇,亦专题讨论尺肤诊病。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惰,安卧。脉盛,谓之脱血。——672---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673---(这里,我们专门对《素问·平人气象论》里有关“尺肤脉”的内容予以分析。相关经文曰:“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惰,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此段经文翻译过来意思是说:临证若见臂多青脉,则提示患者乃是失血所致的脱血之症。临证若见尺肤缓而脉来涩,则主气血不足,多为倦怠懈惰,但欲安卧。临证若见尺肤发热而脉象盛大,则是火盛于内,主脱血之病。若见尺肤涩而脉象滑,则是阳气有余于内,故为多汗。临证若见尺肤寒而脉象细,此为阴寒之气盛于内,故患者多表现为泄泻。临证若脉见粗大而尺肤常热的,则示阳盛于内,为热中。---最后需要特别注明的是,“尺肤”就是前臂内侧,从腕横纹到肘横纹这样一段皮肤。因为这一段是以尺记,所以这段皮肤就叫“尺肤”。医者临证,根据尺肤分布所主的脏腑胸腹,通过触诊了解尺肤的寒热滑涩,此也是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后世临床诊病应用较少,但乃不失为中医诊道之瑰宝,宇宙全息思想之体现。)(解亦: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发病人群中有“慢性疲劳综合症”新病名,又称“黑色死亡风暴”。这与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古病名“解亦”(xieyi)相同。  “解亦”这个古病名见于《皇帝内经》。《皇帝内经》说:解亦病为“体中肌肉解散筋不束骨也,解作懈解,懈怠无力,亦作亦,肢体因倦疲软,内经上记载尺脉缓弱谓之解”。唐代王冰注:“尺为阴部,腹肾主之,缓为热中,涩为无血,热而无血……”他认为解亦一症与肝肾有关。于气阴两伤,阴虚血亏:说到这种病的症状是“寒不寒 ......  ⑧脱血,病证名。血液脱失之证。又称血脱。《素问·平人气象论》:“臂多青脉,曰脱血。”“安卧脉盛,谓之脱血。”《类经·色脉类》:“血脱则气去,气去则寒凝,凝泣则青黑,故臂见青色,言臂则他可知矣。”“凡脉盛者邪必盛,邪盛者卧必不安。今脉盛而卧安,知非气分阳邪,而为阴虚脱血也。”  ⑨后泄,病证名。大便稀溏、泄泻。多属下焦虚寒。《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平人气象论》:“尺寒脉细,谓之后泄。”《类经》卷五:“脾肾虚寒,故为后泄。  ⑩热中,中医病症名。指内热。《素问·脉要精微论》:“粗大者,阴不足阳有馀,为热中也。” )——(臂多青脉,乃血少脉空,乃由于失血。尺肤缓而脉来涩,主气血不足,多为倦怠懈惰,但欲安卧。尺肤发热而脉象盛大,是火盛于内,主脱血。尺肤涩而脉象滑,阳气有余于内,故为多汗。尺肤寒而脉象细,阴寒之气盛于内,故为泄泻。脉见粗大而尺肤常热的,阳盛于内,为热中。

临证真脏脉:首先关于“真脏脉”。真脏脉又称“真藏脉”,是指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五脏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该脏精气衰竭,胃气将绝,而各显现出特别的脉象,但其脉象均没有“胃、神、根”的脉气 ,尤其没有从容和缓之象。其中,肝的真脏脉弦硬劲急,脉体的紧张度很高,切按下去像触刀刃般绷紧;心的真脏脉坚硬而搏手;肺的真脏脉大而空虚;肾的真脏脉搏手若转索欲断或如以指弹石般的坚实;脾的真脏脉软弱无力,快慢不匀(《素问·玉机真脏论》)。总之,真脏脉的出现,对诊断某些慢性病的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但因中西医对脏腑的概念有所不同,故临症分析时不宜生搬硬套。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已死,是谓真藏见皆死。——674---(此处专门列出《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有关真脏脉的记载,曰:“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已死,是谓真藏见皆死。”这段翻译过来意思是说,临证若肝的真脏脉出现,则病至庾辛日死;临证若心的真脏脉出现,则病至任癸日死;临证若脾的真脏脉出现,则病至甲乙日死;临证若肺的真脏脉出现,则病至丙丁日死;临证若肾的真脏脉出现,则病至戊已日死。以上说的真脏脉见,均主死亡。)(肝的真脏脉出现,至庾辛日死;心的真脏脉出现,至任癸日死;脾的真脏脉出现,至甲乙日死;肺的真脏脉出现,至丙丁日死;肾的真脏脉出现,至戊已日死。这是说的真脏脉见,均主死亡。

水湿病类脉象:临证关于水湿病一类的脉象,

颈脉动喘疾咳,曰。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675---676--677---678---(经文曰:“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此段经文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医者临证,若见颈部之脉搏动甚剧,且伴气喘咳嗽者,此主水病之象。临证若见眼睑浮肿如卧蚕之状的,此也是水病之象。临证若见小便颜色黄赤,而且嗜卧,此乃黄疸病。若见患者饮食后很快又觉得饥饿,则多为胃疸病。另外,风为阴邪,下先受之;而临证若见患者面部浮肿,此乃为风邪引起的风水病。水湿亦为阴邪,下先受之;故足胫肿者,乃是水湿引起的水肿病。临证若见患者眼白睛发黄,此多是黄疸病。临证若见妇人手少阴心脉搏动明显,则是怀孕的征象。)(,在这里指中医的水液代谢障碍,故名。出《素问·平人气象论》:“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又:“足胫肿曰水。” 水·水肿病的病理机制指水肿病的病理机制。《素问·阴阳别论》:“三阴结,谓之水。”王冰注:“三阴结,谓脾肺之脉俱寒。  ②溺,小便。  ③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34-51)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④胃疸,多食多饮之证。见《素问·平人气象论》。《外台秘要》卷四:“胃疸,食多喜饮,栀子人主之。”  ⑤面肿曰风,风,证名。面部作肿。与面浮属虚者相对。《素问·平人气象论》:“面肿曰风”。)——(颈部之脉搏动甚,且气喘咳嗽,主水病。眼睑浮肿如卧蚕之状,也是水病。  小便颜色黄赤,而且嗜卧,是黄疸病。饮食后很快又觉得饥饿,是胃疸病。  风为阴邪,下先受之,面部浮肿,为风邪引起的风水病。水湿为阴邪,下先受之,足胫肿,是水湿引起的水肿病。眼白睛发黄,是黄疸病。  妇人手少阴心脉搏动明显,是怀孕的征象。

反四时之脉象:脉有与四时相适应的脉象,当然也就有与四时不相适应的脉象了。题目所谓“反四时之脉象”,指的就是与人体与自然四时不相适应的那类脉象。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679---680---(关于“反四时之脉象”,相关经文曰:“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这段经文说的是,脉有与四时相适应的脉象,当然也就有与四时不相适应的脉象了。临证如果见到脉搏不与本脏脉相一致的正常脉象:比如春夏而不见弦、洪之脉,而反见沉、涩一类的脉象;秋冬而不见毛、石之脉,而反见浮大一类的脉象,这都是与四时相反的脉象。风热为阳邪脉,脉本应浮大,今反沉静;泄利脱血,津血受伤,脉本应虚细,然今脉却反实大;病在内,脉应有力,此乃正气尚盛足以抗邪之表现,但今却反见脉虚;病邪在外的情况,脉本应浮滑,此乃邪气仍在于表之表现,而今却反见脉强坚,脉证相反,这都是难治之病,因而均叫做“反四时”。)(脉瘦,瘦,弱。春夏脉应强,如春夏脉弱,就是病兆。 )——(脉与四时有相适应,也有不相适应的,如果脉搏不见本脏脉的正常脉象,春夏而不见弦、洪,而反见沉、涩;秋冬而不见毛、石,而反见浮大,这都是与四时相反的脉象。)(读《黄帝内经》素问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4——不同疾病的状态

脉之胃气:脉之胃气,说的就是脉是否有“胃气”。那么这个“胃气”又是何物?为什么如此这般地强调着它的重要性呢?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681---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682--(关于“脉之胃气”,经文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此段翻译过来意思是说,人依靠水谷的营养而生存,所以人断绝水谷后,就要死亡;而胃气可化生于水谷,所以如果脉无胃气,则人也要死亡的。所谓无胃气之脉象,就是临证单见真脏脉,而不见柔和的胃气脉。临证所谓不得胃气之脉象脉,多是肝脉见不到微弦脉,肾脉见不到微石脉等等。太阳当令之时,脉来洪大而长;少阳当令之时,则脉来不定,忽快忽慢,忽长忽短;而若是阳明当令之时,则脉来浮大而短。)(风热为阳邪脉应浮大,今反沉静;泄利脱血,津血受伤,脉应虚细,今反实大;病在内,脉应有力,乃正气尚盛足以抗邪,今反脉虚;病在外,脉应浮滑,乃邪气仍在于表,今反见脉强坚,脉证像反,都是难治之病,着就叫做“反四时”。  人依靠水谷的营养而生存,所以人断绝水谷后,就要死亡;胃气化生于水谷,如脉无胃气也要死亡。所谓无胃气的脉,就是单见真脏脉,而不见柔和的胃气脉。所谓不得胃气的脉,就是肝脉见不到微弦脉,肾脉见不到微石脉等。     太阳主时,脉来洪大而长;少阳主时,脉来不定,忽快忽慢,忽长忽短;阳明主时,脉来浮大而短。)(黄帝内经中脉证相兼诊病及脉反四时和真脏脉与胃气的意义

【原文】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1)安卧。尺热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为真脏见皆死。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2)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3)。已食如饥者,胃疸(4)。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5),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太阳脉(6)至,洪大以长;少阳脉(7)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8)至,浮大而短。

【注释】

(1)解:四肢懈怠,懒于行动。

(2)目裹:即上下眼睑。

(3)黄疸:病证名,多由湿热或寒湿内阻中焦所致。

(4)胃疸:疸,与“瘅”通,热也。王冰注:“是则胃热也。热则消谷,故食已如饥也。”(5)未有脏形:脏形,即五脏四时的正常脉象。未有脏形,指未有本脏脉所应出现的正常脉形。

(6)太阳脉:太阳主五月、六月,是时阳气大盛。

(7)少阳脉:少阳主正月、二月,是时阳气尚微,阴气未退。

(8)阳明脉:阳明主三月、四月,是时其气未盛,阴气尚存。

jjll

【白话详解】

臂多青脉,乃血少脉空,外寒袭入而使络脉凝滞,故为脱血。尺肤缓而脉来涩,主气血不足,多为倦怠懈惰、嗜睡。尺肤发热而脉象盛大,是火盛于内,主脱血。尺肤涩而脉象滑,阳气有余于内,故为多汗。尺肤寒而脉象细,是阴寒之气盛于内,故为泄泻。脉见粗大而尺肤常热的,为阳盛于内的里热证。

肝的真脏脉出现,至庚辛日死;心的真脏脉出现,至壬癸日死;脾的真脏脉出现,至甲乙日死;肺的真脏脉出现,至丙丁日死;肾的真脏脉出现,至戊己日死。所以说凡真脏脉见,均主死亡。

颈部之脉搏动明显,且气喘咳嗽,主水病。眼睑微肿,如卧蚕之状,是水病。小便颜色黄赤,而且嗜卧,是黄疸病。饮食后很快又觉得饥饿,是胃疸病。面部浮肿,为风邪引起的风水病。足胫肿,是水湿引起的水肿病。两眼白睛发黄,是黄疸病。妇人手少阴心脉搏动明显,是怀孕的征象。

脉有与四时不相适应的,即当今季节不见本脏脉反见其他脏的脉,如春夏而不见弦、洪,而反见沉、涩;秋冬而不见毛、石,而反见浮大,这都是与四时相反的脉象。风热为阳邪脉应浮躁,今反沉静;泄利脱血,津血受伤,脉应虚细,今反实大;病在内,脉应实,反见脉虚;病在表,脉应浮滑,反见坚涩,都是难治之病,这就叫做“反四时”。

人依靠水谷的营养而生存,所以人断绝水谷后,就要死亡。胃气化生于水谷,如脉无胃气也要死亡。所谓无胃气的脉,就是单见真脏脉,而不见柔和的胃气脉。所谓不得胃气的脉,就是肝脉见不到微弦脉,肾脉见不到微石脉等。

太阳主时的脉象,应是脉来洪大而长;少阳主时的脉象,可见脉来不定,忽快忽慢,忽长忽短;阳明主时的脉象,脉来浮大而短。

【按语】

本节论述了脉证相兼诊病及脉反四时和真脏脉与胃气的意义。脉象的真假是指脉象与病证的属性是否一致。若出现不一致,辨证应该如何从舍?脉象是机体生理病理变化在寸口的反映,是疾病在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体征之一,较客观地反映了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脉象的真假可以预测疾病的顺逆,脉证相应者为顺,不相应者为逆。一般情况下,脉象与病证、症状属性是一致的,但由于病情复杂多变,往往出现与病证不相符的情况,此时必有“一真一假”,无论脉证哪个“真”哪个“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病情的真实一面。例如:外感表实证脉浮而有力为脉真,反映邪盛正实,正气与邪气交争剧烈,是脉证相应的顺证;若表实证出现细、微、虚、弱等虚脉,提示正气已虚或正气被邪郁闭,脉象先于症状出现,为脉证相反的逆证。久病脉来沉、细、微、虚、弱者,提示正气虽不足而邪气亦不盛,脉象反映了病证的真实属性,为顺证;若久病见浮、洪、实、数脉,提示病情加重,为逆证。脉逆四时,出现脉证不符时,如在证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证。例如:证见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厚焦躁,而脉迟,此证属实热内结肠胃是真,而脉迟主寒,与病证的实热病机不符,为假象,是热邪阻滞血脉运行所致,应当舍脉从证。在疾病危重期出现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称为真脏脉,又称怪脉、败脉、死脉、绝脉。多见于疾病的后期,是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败绝的征象。脉以胃气为本,胃气是平人的常气,是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的大源,胃气的有无盛衰实质就是机体新陈代谢机能的强弱盛衰,而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标志,人一刻都不可无胃气,如脉象无胃气,则是逆象,有死亡的可能。

平心脉来:也就是临证所谓的正常“心脉”情形;或者说是心的“平脉”。

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683--(正常的心脉,临证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对此经文曰:“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此段翻译过来意思是说,临证正常的心脉来时,其脉象圆润象珠子一样,相贯而至;又象安抚琅玕美玉一样的柔滑,这是心脏的平脉。心四时主夏,而夏季又以胃气为本,脉当柔和而微钩;但如果夏季脉来之时,喘急促,连串急数之中,带有微曲之象,这即是心的病脉。将死的心脉来时,脉前曲回,后则端直,如摸到革带之钩一样的坚硬,全无和缓之意,此则就是心的死脉。)(正常的心脉来时,圆润象珠子一样,相贯而至,又象安抚琅杆美玉一样的柔滑,这是心脏的平脉。夏天以胃气为本,脉当柔和而微钩。如果脉来时,喘急促,连串急数之中,带有微曲之象,这是心的病脉。将死的心脉来时,脉前曲回,后则端直,如摸到革带之钩一样的坚硬,全无和缓之意,这是心的死脉。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684---(正常的肺脉来时,轻虚而浮,像榆荚下落一样的轻浮和缓,这是肺的平脉。秋天以胃气为本,脉当柔和而微毛。有病的肺脉来时,不上不下,如抚摩鸡毛一样,这是肺的病脉。将死的肺脉来时,轻浮而无根,如物之漂浮,如风吹毛一样,飘忽不定,散动无根,这是肺的死脉。)(读《黄帝内经》素问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5——心肺疾病之脉象

平肝脉来:也就是临证所谓的正常“肝脉”情形;或者说是肝的“平脉”。

  平肝脉来,弱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685--(正常的肝脉,临证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对此经文曰:“平肝脉来,弱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此段翻译过来意思是说,临证正常的肝脉来临之时,柔软而弦长,如长竿之末梢一样的柔软摆动,这即是肝的平脉。肝主春,而春季以胃气为本,脉当柔和而微弦。有病之肝脉来时,弦长硬满而滑利,如以手模长竿一样的长而不软,这是肝的病脉。将死的肝脉来时,其象弦急而坚劲,如新张弓弦一样紧绷而强劲,此乃是肝的死脉。)(正常的肝脉来时,柔软而弦长,如长竿之末梢一样的柔软摆动,这是肝的平脉。春天以胃气为本,脉当柔和而微弦。有病的肝脉来时,弦长硬满而滑利,如以手模长竿一样的长而不软,这是肝的病脉。将死的肝脉来时,弦急而坚劲,如新张弓弦一样紧绷而强劲,这是肝的死脉。)(【原文】平肝脉来,弱弱招招10,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译文】正常的肝脉来时,柔软而弦长,如长竿之末梢一样的柔软摆动,这是肝的平脉。春天以胃气为本,脉当柔和而微弦。有病的肝脉来时,弦长硬满而滑利,如以手模长竿一样的长而不软,这是肝的病脉。将死的肝脉来时,弦急而坚劲,如新张弓弦一样紧绷而强劲,这是肝的死脉。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肝脉的辨别问题,也是要依靠医生细心的把握。——10.肝脉的辨别问题

——————————————————

【注释】1.招:(zhāo朝)古通“挢”。《管子·七法》:“而欲行令于人,犹位招而必射之。”《庄子·骈拇》:“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韩非子·用人》:“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淮南子·主术》:“操其觚招其末举起。”《汉书·陈胜项籍传赞》:“招八州而朝同列。”这里用为摇摆之意。

平脾脉来:也就是临证所谓的正常“脾脉”情形;或者说是脾的“平脉”。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686--(正常的脾脉,临证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对此经文曰:“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此段翻译过来意思是说,临证正常的脾脉来时,从容和缓,至数匀净分明,好像鸡足缓缓落地一样地轻缓而从容不迫,这即是脾的平脉。脾五行四时主长夏,而长夏又以胃气为本,故脉当和缓。有病的脾脉来时,其象充实硬满而急数,如鸡举足一样急疾,这是脾的病脉。将死的脾脉来时,或锐坚而无柔和之气,如鸟之嘴、之爪那般坚硬而锐;或时动复止而无规律,或脉去而无不至,如屋之漏水点滴无伦,或如水之流逝,去而不返之象,此乃均是脾的死脉。)(正常的脾脉来时,从容和缓,至数匀净分明,好象鸡足缓缓落地一样的轻缓而从容不迫,这是脾的平脉。长夏以胃气为本,脉当和缓。有病的脾脉来时,充实硬满而急数,如鸡举足一样急疾,这是脾的病脉。将死的脾脉来时,或锐坚而无柔和之气,如乌之嘴,鸟之爪那样坚硬而锐,或时动复止而无规律,或脉去而无不至,如屋之漏水点滴无伦,或如水之流逝,去而不返,这是脾的死脉。

平肾脉来:也就是临证所谓的正常“肾脉”情形;或者说是肾的“平脉”。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687--688正常的肾脉,临证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对此经文曰:“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这段翻译过来意思是说,临证正常的肾脉来临之时,脉见沉石滑利连续不断而又有曲回之象,且按之坚实,有如心之钩脉,此乃是肾的平脉。肾四时主冬,而冬季又以胃气为本,故其平脉当柔软而微石。临证冬季若见有病的肾脉来临之时,其象坚搏牵连如牵引之葛藤一般,且愈按愈坚硬,此乃是肾的病脉。将死的肾脉来临之时,象夺索一般,长而坚硬劲急,或坚实如以指弹石,此即肾的死脉。)(正常的肾脉来时,沉石滑利连续不断而又有曲回之象,按之坚实,有如心之钩脉这是肾的平脉。冬天以胃气为本,脉当柔软而微石。有病的肾脉来时,坚搏牵连如牵引葛藤一样,愈按愈坚硬,这是肾的病脉。将死的肾脉来时,象夺索一般,长而坚硬劲急,或坚实如以指弹石,这是肾的死脉。)(胃经的大络,称为虚里。脉络从胃贯膈到肺,出现在左乳下方。脉络搏动时,隔着衣服都能感觉到,这就是大络的宗原之气。如果虚里脉动急而又有间断现象,就是中气不守的膻中病症。如果脉动彻底停止,就是死症。如果隔着衣服都能明显看到患者左乳下方脉动剧烈,这就表明宗气已经失藏而外泄。

  切脉必须知道寸口脉的太过和不及。如果寸口脉象应指短,就是头痛病症。寸口脉象应指长,就是足胫痛病症。寸口应指急促而有力,上搏指下,就是肩背痛病症。寸口脉沉而坚硬,表明疾病在内。寸口脉浮而盛大,表明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就是寒热、疝瘕少腹疼痛病症。寸口脉沉而横居,表明胁下有积病,或是腹中有横积病痛。寸口脉沉而急促,就是寒热病症。

    如果脉象盛大滑而坚,表明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表明病在内。脉小弱而涩,就是久病症状。脉来滑利浮而疾数,则是症状新病。脉来紧急,就是疝瘕少腹疼痛病症。脉来滑利,就是病风症状。脉象涩滞,就是麻痹症状。脉来缓而滑利,就是脾胃有热的病症。脉来盛紧,就是寒气痞满症状。,主胀病。脉象与阴阳相应,疾病容易治愈。脉象与阴阳相逆,疾病难治。脉象与四时相应,病情就没有危险。脉象与四时相反,及不间脏而传变,疾病则难愈。

    臂多青脉,就是血少脉空的脱血症状。尺脉缓涩,表明精神倦怠昏昏欲睡。脉象盛大,表明脱血。尺肤涩而脉象滑,表明阳气有余于内,就是多汗症状。尺肤寒而脉象细,表明阴寒之气盛于内,就是泄泻症状。脉象粗大而尺肤常热,则表明阳气盛于内,就是热中症状。如果肝脏的真脏脉出现,至庚辛日即死。如果心脏的真脏脉出现,至壬癸日即死。脾脏的真脏脉出现,至甲乙日即死。肺脏的真脏脉出现,至丙丁日即死。肾脏的真脏脉出现,至戊已日即死。这些真脏脉出现,皆为死症。

  颈部脉动急促,气喘咳嗽,就是水病症状。眼睑浮肿如卧蚕之状,也是水病症状。小便颜色黄赤,昏昏欲睡,就是黄疸病症。已经吃饱了却还有饥饿感,就是胃疸病症。风为阴邪,面部浮肿就是风邪引起的风水病症。水湿为阴邪,足胫肿就是水湿引起的水肿病症。眼白睛发黄,就是黄疸病症。

    妇人手少阴脉搏动明显,就是怀孕的征兆。脉象有顺应四时,也有不顺应四时。不见本脏脉正常脉象的情形,如春夏不见弦洪而反见沉涩,秋冬不见毛石而反见浮大,这都是与逆四时的脉象。风热为阳邪,脉象应浮大而反见沉静,泄利脱血、津血受伤,脉象应虚细而反见实大,疾病在内脉象应有力而反见脉虚,疾病在外脉象应浮滑而反见脉强坚,这些都是难治病症,称为反四时的病症。

  人依靠水谷营养生存,断绝水谷就必然死亡。胃气化生于水谷,如果脉象无胃气也会死亡。所谓无胃气的脉象,就是单见真脏脉而不见柔和的胃气脉。所谓不得胃气的脉象,就如肝脉见不到微弦脉,或是肾脉见不到微石脉等。

  太阳主时,脉来洪大且长。少阳主时,脉来不定,忽快忽慢,忽长忽短。阳明主时,脉来浮大且短。

  平常人无病的心脉来时,就像圆润的珠子一样相贯而至,亦如抚摸琅杆美玉一样柔滑,这是心脏的平脉。夏季以胃气为本,正常脉象柔和而微钩。如果脉来时喘喘急促,连串急数又带微曲,这是心脏有病的脉象。垂死的心脉来时,脉前曲回后则端直,就像摸到皮革带钩一样坚硬而全无和缓之感,这是心脏的死脉。

  平常人无病的肺脉来时,就像榆荚下落一样的轻浮和缓,这是肺脏的平脉。秋季以胃气为本,正常脉象柔和而微毛。有病的肺脉来时,不上不下就像抚摩鸡毛一样,这是肺的病脉。垂死的肺脉来时,轻浮而无根,就像物随水浮毛随风吹一样飘忽不定,这是肺的死脉

    平常人无病的肝脉来时,柔软而弦长,就像长竿末梢一样柔软摆动,这是肝的平脉。春季以胃气为本,正常脉象和而微弦。有病的肝脉来时,弦长硬满而滑利,就像用手模长竿一样长而不软,这是肝的病脉。垂死的肝脉来时弦急而坚劲,就像新张弓弦一样紧绷而强劲,这是肝的死脉。

    平常人无病的脾脉来时,从容和缓,至数匀净分明,就像鸡足缓缓落地一样从容不迫,这是脾的平脉。长夏以胃气为本,正常脉象和缓。有病的脾脉来时充实硬满而急数,就像鸡举足一样急疾,这是脾脏病症。垂死的脾脉来时,锐坚而无柔和之气,就像鸟嘴鸟爪一样坚锐,或脉来无规律脉去不返,如屋之滴漏水之流逝,这是脾的死脉。

    平常人无病的肾脉来时,沉石滑利连续不断而又有曲回,按之坚实就像心脏的钩脉,这是肾的平脉。冬季以胃气为本,正常脉象柔软而微石。有病的肾脉来时,坚搏牵连就像牵引葛藤一样愈按愈坚硬,这是肾的病脉。垂死的肾脉来时,就像夺索一样长而坚硬劲急,或坚实如以指弹石,这是肾的死脉。)(黄帝问道:平常人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人一呼气脉动两次,一吸气也脉动两次,不呼不吸时称为定息。有时呼吸一次脉动五次,则是呼吸较长加上叹息的脉动情形。这都是平常人的脉象。所谓平常人,就是身体健康没有疾病的正常人。通常以无病之人的呼吸脉象为标准,来测验和调治病人。因此,这就是让病人恢复为平常人标准的调治法则。

    如果患者一呼气脉动一次,一吸气也脉动一次,这就是少气病症。

    如果患者一呼气脉动三次,一吸气也脉动三次,而且脉象急疾,同时尺肤发热,这就是温病症状。如果尺肤不热,脉象滑利,就是风邪引起的病变症状。如果脉象滞涩,则是痹病症状。

    如果患者一呼气脉动四次以上,就是精气衰绝的死症脉象。如果脉动忽急忽慢忽疏忽数,表明气血已乱,也是死症脉象。

  平常人的精气源于胃脏,胃脏供养平常人的精气。如果患者已经没有胃气,就是血气逆乱的异常征兆。患者出现这种异常情况,就会面临死亡。

    在春季,平常人无病的胃气脉象,是柔和的微弦脉。如果出现缺少胃气的多弦脉象,就是肝脏病症。如果是没有胃气的纯弦脉象,就是真脏脉象的死症。如果胃气脉象是轻浮的毛脉,就是秋季病变症状。春季应东木,如果毛脉太过明显,就是春季西金伤东木,便会导致现时发病。胃脏真气散布到肝脏,肝脏属木,肝气旺在春季,就会变成养护筋膜的精气。

    在长夏时节,平常人无病的胃气脉象微软柔和。如果出现胃气少的柔弱脉象,就是脾脏病症。如果是没有胃气的代脉,就是死症。如果胃气脉象是柔弱的石脉,就是冬季病变症状。长夏应中土,如果石脉太过明显,就是长夏北水反侮中土,便会导致现时发病。脾脏属土,脾气旺在长夏。心脏属火,主气血。长夏火气濡养脾脏,脾脏守藏肌肉血气。

    在夏季,平常人无病的胃气脉象是微钩脉。如果出现缺少胃气的多钩脉象,就是心脏病症。如果是没有胃气的纯钩脉象,就是死症。如果是有胃气的石脉,就是冬季病症。心脏属火,心气旺在夏季。如果石脉太过明显,就是夏季北水伤南火,便会导致现时发病。胃脏真气通心脏,心脏守藏血脉精气。

    在秋季,平常人无病的胃气脉象,是轻浮柔和的微毛脉。如果是胃气少的多毛脉象,就是肺脏病症。如果是没有胃气的纯毛脉,就是死症。如果是毛脉兼见弦脉,就是春季病症。肺脏属金,肺气旺在秋季。如果弦脉太过明显,就是秋季东木反侮西金,便会导致现时发病。胃脏真气上行至肺脏,供养百脉血气循环阴阳平衡的正气。

    在冬季,平常人无病的胃气脉象是微石脉。如果出现缺少胃气的多石脉象,就是肾脏病症。如果是没有胃气的纯石脉象,就是死症。如果是石脉兼有钩脉,就是夏季病症。肾脏属水,肾气旺在冬季。如果钩脉太过明显,就是冬季南火反侮北水,便会导致现时发病。胃脏真气下行至肾脏,肾脏守藏骨髓精气。

  胃经的大络,称为虚里。脉络从胃贯膈到肺,出现在左乳下方。脉络搏动时,隔着衣服都能感觉到,这就是胃脏脉络的宗原精气。

    如果患者气喘严重,虚里脉动数频又有间断现象,就是中气不守的膻中病症,横隔膜有血气郁结。如果脉动彻底停止,就是死症。如果隔着衣服都能明显看到患者左乳下方脉动剧烈,这就表明宗气已经失守外泄了。

  要想切脉诊病,就必须知道寸口脉的太过和不及。如果患者寸口脉象应指短,就是头痛病症。寸口脉象应指长,就是足胫痛病症。寸口应指急促且上搏有力,就是肩背痛病症。寸口脉沉而坚硬,表明疾病在内。寸口脉浮而盛大,表明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就是寒热、疝瘕和少腹疼痛等病症。寸口脉沉而横居,表明胁下有血气郁积,或是腹中有横隔膜血气郁积疼痛病症。寸口脉沉而滞涩,就是寒热病症。

    如果患者脉象盛大滑利而坚硬,表明病在外。脉小沉实而坚硬,表明病在内。脉小弱而滞涩,就是久病症状。脉象滑浮而急促,则是新病症状。脉动紧急,就是疝瘕和少腹疼痛病症。脉动滑利,就是伤风病症。脉动涩滞,就是麻痹症状。脉动缓慢而滑利,就是内热病症。脉动盛大而坚硬,就是寒气痞满的胀病症状。患者脉象与阴阳相应,疾病容易治愈。脉象与阴阳相逆,疾病难以治愈。患者脉象与四时相应,病情就没有生命危险。脉象与四时相反,而且不间脏而传变,疾病则难以治愈。

    如果患者手臂多青脉,就是血少脉空的脱血症状。尺脉缓涩,表明精神倦怠昏昏欲睡。脉象盛大,表明脱血。尺肤滞涩而脉象滑利,就是体内阳气有余的多汗症状。尺肤寒而脉象细弱,就是体内阴寒气有余的泄泻症状。脉象粗大而尺肤常热,就是内热症状。肝脏属木,天干庚日和辛日属金,金克木。如果患者肝脏的真脏脉象显现,至庚辛日即死。心脏属火,天干壬日和癸日属水,水克火。患者心脏的真脏脉象显现,至壬癸日即死。脾脏属土,天干甲日和乙日属木,木克土。患者脾脏的真脏脉象显现,至甲乙日即死。肺脏属金,天干丙日和丁日属火,火克金。患者肺脏的真脏脉象显现,至丙丁日即死。肾脏属水,天干戊日和已日属土,土克水。患者肾脏的真脏脉象,至戊已日即死。这些真脏脉象显现,皆为死症。

  如果患者颈部脉动急促,气喘咳嗽,就是水病症状。眼睑浮肿如卧蚕涌起状,也是水病症状。小便颜色黄赤,昏昏欲睡,就是黄疸病症。已经吃饱了却还有饥饿感,就是胃疸病症。面部浮肿,就是风邪引起的病变症状。足胫浮肿,就是湿邪引起的水病症状。眼目白睛发黄,就是黄疸病症。

    如果妇人手少阴经脉动明显,就是怀孕的征兆。患者脉象有顺应四时,也有违逆四时。不见本脏脉正常脉象的情形有,春夏季节不见弦洪脉象而反见沉涩脉象,秋冬季节不见毛石脉象而反见浮大脉象,这都是违逆四时的脉象。

    患者伤热风,脉象应浮大而反见沉静。泄利脱血,脉象应虚细而反见实大。疾病在内,脉象应沉实而反见虚浮。疾病在外,脉象应浮滑而反见坚实滞涩。这些都是难治病症,称为反四时的奇异病症。

  人靠饮食五谷维持生命,如果断绝水谷营养就必然会死亡。胃脏消化和供应水谷营养精气,如果脉象无胃气也会死亡。所谓无胃气的脉象,就是单见真脏脉象而不见柔和的胃气脉象。所谓不见胃气脉象,就如肝脏脉象见不到微弦脉,或是肾脏脉象见不到微石脉。

  太阳经主时,脉动洪大且长。少阳经主时,脉动忽疏忽密,忽快忽慢,忽长忽短。阳明经主时,脉动浮大且短。

  平常人无病的心脏脉动,就像圆润的珠子连成一串,亦如抚摸琅玕美玉一样柔滑,这是心脏的平脉。夏季以胃气为本,正常脉象是柔和的微钩脉。如果脉动喘喘急促又带微曲,这是心脏病变的脉象。垂死的心脏脉象,脉动前曲后直,就像摸到皮革带钩一样坚硬,这是心脏的死脉。

  平常人无病的肺脏脉动,就像榆荚飘落一样轻盈和缓,这是肺脏的平脉。秋季以胃气为本,正常脉象是柔和的微毛脉。有病的肺脏脉动,不上不下就像抚摩鸡毛一样,这是肺脏病变的脉象。垂死的肺脏脉动,就像物随水浮毛随风吹一样飘忽不定,这是肺脏的死脉。

    平常人无病的肝脏脉动,软弱摇摆,就像长竿末梢一样,这是肝脏的平脉。春季以胃气为本,正常脉象是柔和的微弦脉。有病的肝脏脉动,盈满坚实而滑利,就像用手模长竿一样,这是肝脏病变的脉象。垂死的肝脏脉动,急促坚劲,就像新张弓弦一样紧绷强劲,这是肝脏的死脉。

    平常人无病的脾脏脉动,柔和均匀,就像鸡足缓缓落地行走一样从容不迫,这是脾脏的平脉。长夏以胃气为本,正常脉象和缓。有病的脾脏脉动,盈满坚实且数频,就像鸡爪抛食一样劲急,这是脾脏病变的脉象。垂死的脾脏脉动,尖锐如鸟嘴鸟爪一样毫无规律,亦如屋漏滴水和水流溢散一样,这是脾脏的死脉。

    平常人无病的肾脏脉动,沉石滑利连续不断又有曲回,按之坚实就像心脏的钩脉,这是肾脏的平脉。冬季以胃气为本,正常脉象是柔软的微石脉。有病的肾脏脉动,就像牵引葛藤一样愈按愈坚硬,这是肾脏病变的脉象。垂死的肾脏脉动,就像夺索一样长而劲急,坚实如以指弹石,这是肾脏的死脉。)——胃者平人之常气也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平,病,死脉的区别

【原文】

夫平心脉来,累累(1)如连珠,如循琅(2),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

病心脉来,喘喘连属(3),其中微曲(4),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5),如操带钩(6),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7),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8),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平肝脉来,弱招招(9),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10),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11),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12),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13),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14),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15),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16),辟辟如弹石(17),曰肾死。

【注释】

(1)累累:形容脉来滑利,连绵相贯。

(2)如循琅玕:形容脉来如玉石之圆润而柔滑。

(3)喘喘连属:喘喘,连动的意思。形容脉来急促相连。

(4)微曲:数至之中有一至似低陷而不应指。

(5)前曲后居:形容脉初来时有曲回之象,后则端直。

(6)如操带钩:形容脉来如操持衣带之钩,乃无胃气的表现。

(7)厌厌聂聂,如落榆荚:形容脉来轻虚而浮的形象,像榆荚下落一样的轻浮和缓。

(8)如循鸡羽:形容脉来如抚摩鸡毛一样。

(9)耎弱招招:形容脉来如举长杆末梢,柔软而长的意思。

(10)急益劲:形容脉来急数而强劲有力。

(11)和柔相离,如鸡践地:形容脉和缓而至数匀净分明,如鸡足践地,从容轻缓。

(12)实而盈数,如鸡举足:形容脉来充实硬满而急数,如鸡举足一样急疾。

(13)鸟之喙:喙,鸟嘴。形容脉来像鸟之嘴那样坚硬而锐。

(14)喘喘累累如钩:形容脉来沉实滑利连续不断而又曲回如钩的样子。

(15)引葛:形容脉象之坚搏牵连,如牵引葛藤一样。

(16)发如夺索:形容脉来时如绳索之脱然而失。

(17)辟辟如弹石:形容脉来急促而又坚硬,如以指弹石。

【白话详解】

正常的心脉来时,像一颗颗连珠般不停的流转,如同安抚琅玕美玉一样的盛平滑利,这是心脏的平脉。夏天以胃气为本。如果心脏有了病,脉就显得非常急促,连串急数之中,带有微曲之象,这是心的病脉。将死的心脉来时,脉前曲回,后则端直,如摸到革带之钩一样的坚硬,全无和缓之意,这是心的死脉。

正常的肺脉来时,轻虚而浮,像榆荚下落一样的轻浮和缓,这是肺的平脉。秋天以胃气为本。有病的肺脉来时,不上不下,如抚摩鸡毛一样,这是肺的病脉。将死的肺脉来时,轻浮而无根,如物之漂浮,如风吹毛一样,飘忽不定,散动无根,这是肺的死脉。

正常的肝脉来时,柔软而弦长,如长竿之末梢一样的柔软摆动,这是肝的平脉。春天以胃气为本。有病的肝脉来时,弦长硬满而滑利,如以手模长竿一样的长而不软,这是肝的病脉。将死的肝脉来时,弦急而坚劲,如新张弓弦一样紧绷而强劲,这是肝的死脉。

正常的脾脉来时,从容和缓,至数匀净分明,好像鸡足缓缓落地一样的轻缓而从容不迫,这是脾的平脉。长夏以胃气为本。有病的脾脉来时,充实硬满而急数,如鸡举足一样急疾,这是脾的病脉。将死的脾脉来时,或锐坚而无柔和之气,如鸟之嘴、鸟之爪那样坚硬而锐,或时动复止而无规律,或脉去而无不至,如屋之漏水点滴无伦,或如水之流逝,去而不返,这是脾的死脉。

正常的肾脉来时,沉石滑利连续不断而又有曲回之象,按之坚实,有如心之钩脉,这是肾的平脉。冬天以胃气为本。有病的肾脉来时,坚搏牵连如牵引葛藤一样,愈按愈坚硬,这是肾的病脉。将死的肾脉来时,像脱然而失的绳索一般,长而坚硬劲急,或坚实如以指弹石,这是肾的死脉。

【按语】

本节以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作比喻,说明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同时也指出五脏平、病、死脉的区别,关键在于胃气的多少、有无,其中心思想是强调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意义。

胃气的盛衰关系到脏腑机能的强弱及生命之存亡,临证诊察胃气之盛衰,对于判断疾病的凶吉转归,指导论治等都有重要意义。诊察胃气乃中医诊法中的重要内容。胃气的盛衰,表现于多个方面,诸如脉象、舌象、面色及饮食等。本节讲述的主要是脉象方面的胃气多少和有无。

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是气血之源。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少胃气则病,无胃气则死。脉亦以胃气为本,充则健,少则病,无则亡。脉象从容、和缓、流利,是有胃气的基本特征。即使是病脉,不论浮沉迟数,但有徐和之象,便是有胃气。无胃气的脉,便是死脉了。

五脏平、病、死脉如表所示。

tg

【点评】此段文字,主述心、肺、肝、脾、肾各脉的平脉、病脉、死脉之特征,为此比喻很多,无特别难理解之处,故没加以点评,大家看全文翻译即可。)(读《黄帝内经》素问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6——肝脾肾疾病之脉象

总结

“平人气象论篇”的精华其实就一句话:“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简单说,就一句话:“有胃气生,无胃气死”。

  什么是胃气啊?说白了,就是你有没有饥饿感,换言之,就是你想不想吃饭,吃饭是不是香。现在很多人,都没有饥饿感,到了饭点,吃也行,不吃也行,这都说明身体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叫没有胃气。

  那位看官问了,为什么没有胃气死呢?大家养过小动物吗?你一定会注意到,凡是这些小动物园不爱吃东西了,要不是病了,要不就是离死不远了。动物如此,人也一样,因此,如果你觉得你的饥饿感在下降,就说明你的健康水平在下,反之,如果你一直保持很好的饥饿感,就是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

  那位看官又问了,糖尿病人到是饥饿感强,为什么身体越来越差呢?我们一直强调,凡事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度为佳。糖尿病人总是饿,总是在不停地吃,但身体又在一直消瘦,说明吃的东西根本没有吸收,反而加重了身体消化负担,导致营养缺乏,身体日渐消瘦。因此,我们说的饥饿感,是到了饭点才会饿,吃饭时又很香,这才叫有胃气。而不是,不到饭点就饿了,这不叫饥饿感。

  刘太医在他的太医系列丛书中,一直强调:“有胃气生,无胃气死”,同时其几乎所有的治疗,都要先喝开胃汤,秘诀正在于此。在其治疗手段上,也以有无胃气来判定药物的毒性。不管是什么疗法,也不管是中药、西药、营养素,只要是用了以后,胃气下降,不爱吃饭了,就一定是副作用大于正作用,就需要停止治疗。相反,如果胃口大开,说明治疗的正作用大于副作用,可以继续。只可惜,批了一个刘太医,耽误治疗很多人。其实,刘太医的思想,是来自于《黄帝内经》的,老祖宗的东西。

  所以,我在给网友做健康咨询时,一定会问及饥饿感强不强,也正是基于《黄帝内经》的思想。大家一定要记住:有胃气生,无胃气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