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体书法——12种独特的书体(郭谦文)

 甘泉书屋i30tsw 2021-03-11

百体书法——12种独特的书体(郭谦文)

1)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卜辞,亦有少许的记事文)。甲骨文书法艺术发展不到百年历史,尚属创新探索期,书法上的特点:需要写出用笔如刀、锋芒犀利、苍朴古拙之气。自然随意,趣味天成的意味。当代甲骨文书家很多,靳新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甲骨文书法既表现了甲骨文的刀刻效果,又体现出方整、庄重、典雅的书卷味。深受国内外各界朋友喜爱,近几年,被国内多家企事业单位、个人和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团体及个人收藏。


  (靳新国甲骨文书法)

2)楚简书法

    楚简书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才出现的新书体。它还属于一种探索初创期,虽然有不少书法家尝试各种书法风格的探索,还没有定型。当今的楚简书法创作,形式上有对联、中堂、条幅、扇面、斗方等,笔法上中锋、侧锋互用,墨法上浓、淡、干、湿、枯并举。总之,表现出了鲜明的书法创作特点。与早期甲骨文书法亦步亦趋的摹写相比,楚简书法创作一开始就表现出鲜明的开创性特征这让书坛对其他古文字的汲取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河南、湖北有数百人探索楚简书法,如李金泰、周斌等人。


  (周斌楚简书法

3汉简书法

    汉简书法,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书坛呈现热潮的新书种。本文重点推荐介绍书家孙敦秀,他擅长汉简、汉隶书体,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展,并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收藏。出版《书法小辞典》、《文房四宝手册》、《书法幅式指南》、《中国硬笔发展史》、《残墨书法之美》、《孙敦秀书法理论文集·六卷》等。


  (孙敦秀汉简书法)

4“六分半”板桥体

    六分半书,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郑板桥)所创。以八分书(隶书)和篆、草、行、楷相杂在一起,又兼以画兰竹之笔法,时人称之为六分半书,也称“乱石铺街”体。这种书体的作品布局上整整乱乱,正正斜斜,疏疏密密,错落有致,特出新意,独具一格。


  (郑板桥六分半书法1-2)

5)金农“漆书”体

   金农(1687-1764),浙江杭州人,久居扬州,清代著名书画家,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著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等。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金农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其墨浓厚似漆,所用毛笔,平扁如刷,行笔只折不转,如漆刷之运行。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似粗俗简单,其实是大处着眼,剔除细节,直取磅礴气韵,那险峻雄奇的布局,浑朴钝拙的金石趣,都融合在黑、厚、重、凝的格调之中。金农曾说:“余近得《国山》、《天发神谶》两碑,字法奇古,截毫为书,要以气魄取胜。”金农后期的书法作品,笔划涩出“飞白”。“飞白”完善了他的漆书的基本特征,“用笔似帚却非帚”,“银机乱吐冰蚕丝”,显现出金农艺术创造的根本。 


  (金农漆书1)

6)中国女书

    “女书”是汉字的一种异形文字,是华夏民族的文化创造之一,它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书的艺术价值逐渐为国人所熟知,书法家从不同角度诠释女书文化,拓宽了女书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前面已经有章节详细阐述,故不再细说。

  

(女书书法)

7)兰竹书

    兰竹书,也称兰竹书体。即以兰叶与竹叶形相结合的方式书写。当代书画家、雕刻家张迎所创,但他的兰竹大词典均用简化汉字,笔者改为繁体汉字创作。他的女儿张单旸继承了父业,也研究兰竹体,并出版了兰竹体教材。在北京通州举办了兰竹体培训班。


  (张单旸兰竹书作品)

8陆维钊的“陆维钊体”

    陆维钊(1899—1980),浙江平湖人。我国现代教育家,著名书画篆刻家、学者和诗人。1925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曾任北京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王国维助教。其后,在杭州女中、松江女中、上海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1960年调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任国画系书法篆刻科主任。曾为中国美协浙江分会理事。其书法真、行、草、隶、篆,各体皆精。晚年独创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新体——现代“螺扁”,人称陆维钊字体,现也称为扁篆。在书法界独树一帜,蜚声海内外。著有《中国书法》、《全清词钞》、《书法述要》、《陆维钊书法选》、《陆维钊书画集》、《陆维钊诗词选》等。


  陆维钊书法1-3

9)“七分半”舒体

    舒同(1905~1998年)江西抚州人,中国书协首任主席。自幼喜爱书法,5岁学书,曾系统地临过古代碑帖,师法颜真卿、柳公权、何绍基等名家,但师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变,并注意取其精华,大胆尝试,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创立了著名的“舒体”。所谓舒体,就是从“二王”入手,以颜、柳之楷为本,取各家各体之长,使圆浑之劲,用藏锋之功,寓巧于拙,借古于今,立“七分半”字体。这个“七分半”,可以说是舒体字的精华,既结体上楷、行、草、篆、隶五体各取一分,风格上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合称“七分半”。他的书法,宽博端庄,圆劲婉通,用笔老重,藏头护尾,点划润厚通畅,别具风格,备受海内外推崇。


  (舒同书法)

10张海“开叉笔”体

    张海,1941年生,祖籍河南省偃师县。曾任河南省书协主席、第五届中国书协主席。其书法四体皆能,以隶书、行草著名,他最为成功的应该是“开叉笔”体的创新。“开叉笔”体强调横画的排叠,辅之以轻捷飘逸的长笔处理,秀润相杂,动静相宜,极耐品味,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艺术表现手法。著有《张海隶书两种》、《张海书法》、《张海新作选》、《张海书增广汉隶辨异歌》等。

(张海开叉体书法)

11)韩美林“天书”

    韩美林,1936年生于山东济南,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作涉及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等领域,曾设计1983年《猪票》、1985年《熊猫》等邮票及一系列最佳邮票评选纪念张,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员。在书法方面,他花费了三十多年时间深入研究古文字,从甲骨、石刻、岩画、古陶、青铜、陶器、砖铭、石鼓等历代文物上搜寻记录了数万个符号、记号、图形和金文、象形文字等,呕心沥血,对这些历史文化的遗存做了精心的钩沉、临摹、整理和创造,创作出人们誉为“天书”的书法。他的书法从篆书而来,含楷隶行草,大多数为形象文字,富有清代碑派书法之味,讲究结构之美,赋予种种意趣,像文字,更像绘画,是一种生动盎然的变形书法。获得了当代人的赞誉。2008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韩美林的《天书》。


  (韩美林天书)

12)柏青的“破体”

    柏青,1945年生,祖籍辽宁海城。北京宋庄职业书法家。他深入研究“书道”,创作了一系列书道感悟的诗词书法,特制了一本本巨型柏青图书。柏青书法是集甲骨、钟鼎、篆、草、隶、行、楷等为一体,人称“破体”、“柏青体”。“柏青体”已录入国家字库,在社会上被广泛运用。


  (柏青书法)

百体书法文章汇总(一览表):

1.百体书法——十种常见的楷书书体

2.百体书法——十五种常见的隶书书体

3.百体书法——八种常见的行书书体

4.百体书法——十六种常见的草书书体

5.百体书法——四十种常见的篆书书体之一

6.百体书法——四十种常见的篆书书体之二

7.百体书法——四十种常见的篆书书体之三

8.百体书法——四十种常见的篆书书体之四

9.百体书法——12种独特的书体

10.百体书法——甲骨文书法的发生、发展及现状

11.百体书法——金文书法的发生、发展及现状

12.百体书法——楚简书法的发生、发展及现状

13.百体书法——汉简书法的发生、发展及现状

14.百体书法——蝌蚪文产生、发展及现状

15.百体书法——梅花篆产生、发展及现状

16.百体书法——鸟虫篆产生、发展及现状

17.百体书法——龙书篆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18.百体书法——草篆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19.百体书法——女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20.百体书法——反左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21.百体书法——飞白体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22.百体书法——竹叶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23.百体书法——垂露篆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24.百体书法——中山王篆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25.百体书法——东巴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26.百体书法——水书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27.百体书法——蒙古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28.百体书法——满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29.体书法——彝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30.百体书法——维吾尔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31.南北朝书法家庾元威谈百体书法
32.唐代名诗人段成式谈百体书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